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科学示范带动村民种桑养蚕致富

  □ 本报记者 覃丽园 实习生 曾 悦

  在炎热的夏日,记者到防城区垌美村百谷田组采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清澈的游泳池,分为1.3米和1.7米上下两个区域,泳池四周青山环绕,清风吹过是果香阵阵。这个果香是从广西科技特派员服务创业示范基地传来的,基地目前种植有莲雾、大桑果、黄金百香果50亩,每年在果实成熟的时候都有大批游客前来品尝新鲜、无农药的美味水果。

  乐彧凯就是这个基地的科技特派员,多次获得自治区优秀科技特派员荣誉称号,也是我市派驻防城区滩营乡及十万山乡开展科技帮扶服务工作的科技特派员。在这里,他带领着记者了解了整个果园种植情况。沿着山间小道上去,便见一片树木郁郁葱葱,种植的百香果树长得正盛,每年的4月左右水果开始成熟,几乎整个夏天都会有新鲜的水果采摘。在参观过程中,乐彧凯对农庄及基地的建设项目情况如数家珍。

  垌美村百谷田组的农家记忆山庄就是因地制宜,结合这个基地开发建设的乡村休闲农业生态园,规划建出特色水果园、泉水泳池、餐厅、生态烧烤场、垂钓鱼塘、停车场、旅游公厕等项目设施,旅游和种植相结合。

  该山庄负责人卢品文说:“通过科技特派员的带动,对整个村的面貌进行较大的改变,村民的鸡鸭鱼、青菜、水果等农副产品基本在山庄里销售,提升了农副产品价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开始基地单种植蚕桑,现在是果桑结合,桑叶养蚕,桑果供游人采摘,养蚕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 12至20天就得一批了,老少都可以养。”乐彧凯说。

  乐彧凯从事农业服务工作多年,熟悉多种农业养殖技巧,特别是蚕桑产业的发展。从2016年开始,他在整个防城区积极推进种桑养蚕产业,蚕户从刚开始寥寥无几到现在发展到20户,桑树将近500亩,带动山区乡镇的农民群众养蚕致富增收。

  乐彧凯说:“建立示范基地的目的就是以此来推广养蚕技术,加快山区群众脱贫攻坚步伐,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免费供应蚕种和蚕房等。”目前,在滩营乡和十万山乡,已经建立了种桑养蚕扶贫产业示范基地,组织当地群众到示范基地参观学习,请养蚕带头人现场讲解养蚕步骤和心得体会,以点带面,示范带动村民种桑养蚕致富,逐渐提高整个山区发展蚕桑产业,提高群众收入。

  我市的气候合适养蚕,预计一年能养13批以上。目前,蚕桑产业市场是供不应求的,只要农户肯下功夫,半年都能见成效。2018年,在乐彧凯的带领下,垌美村建立了70亩特色水果示范基地,指导垌美村集体经济建设了50亩果叶两用桑果示范基地,垌美村目前通过基地带能人,能人带农户的方式,已经发展到了18户种桑养蚕的致富户,通过这个产业来实现农民脱贫致富,在发展过程中因地制宜把这个作为全村脱贫致富的产业来进行打造。防城区在桑果示范基地的带动下,发展了325亩桑园,月产蚕茧6400公斤左右,产值25万元左右,同时,通过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区域特色产业发展,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滩营乡、华石镇、十万山乡等乡镇贫困村接受服务的对象增加经济效益168万元。

  乐彧凯说,他的目标是拓展新的农业发展方向,积极引进水果新品种,推广适合防城区气候的水果新品种,同时不断加强和自治区农科院、防城区科技小园的合作,编制特色农作物技术规程,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和增收门路,让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