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队员们正在训练。陈金武供图
广西新闻网南宁8月21日讯(记者 蒋尧 实习生 周璐敏)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于2019年9月8日至16日在河南郑州市拉开帷幕。我区共有6名运动员代表参加本届运动会高脚竞速项目竞赛,在剩余十几天的训练时间中,运动员也进入到最后的备战状态。
“一天三操”为日常训练
据教练陈金武介绍,广西高脚竞速队全体运动员于2019年3月15日在来宾市武宣县开始训练,训练时间分为两个阶段,自6月9日启动第二阶段,在原本的时间 5:30—6:30,16:00—18:30上,新增加了一个时段:上午9:00—11:30共三个时段,即“一日三操”。“因为运动员都是学生,前期的训练还要兼顾他们的学习。”陈金武说。
为了更好地备战本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陈金武为运动员制定了详细的训练计划:第一阶段以恢复训练为主,包括体力、耐力和技术动作的训练;第二阶段以技术性动作为主,包括短距离加速跑技术、弯道跑技术,如果提高运动员的协调能力;第三阶段以力量为主;第四阶段以耐力、全城程跑技术为主;第五阶段以提升个人能力为主;第六阶段提高全队配合接力能力为主。

运动员手脚多处受伤。陈金武供图
受伤了也不会放弃
高脚竞速与普通的田径跑步不同,田径跑步是伸右手,出左脚,而高脚竞速是一根竹竿上面绑了脚蹬,不仅运动员的脚要踩在脚蹬上,而且在跑步过程中手也要握住竹竿,是顺步跑,再加上竹竿比较细,接触点比较小,因此这项运动对运动员的灵活性、协调性和平衡性有较高的要求。这也成为导致运动员在训练中易受伤的原因。
“运动员平时训练很辛苦,(高脚竞速)受伤的频率还是比一般的项目要高,我们很难控制摔倒的可能性,手和脚都会出现脱皮的迹象。”陈金武说,运动员平时洗澡,都是喊着走进去,喊着走出来,因为水碰到脱皮的部位,会很辣很疼。运动员有时会从马上摔下来,但他们都能够坚持下来,自己处理摔伤擦伤的情况。
五位“新兵”和一位“老将”
据了解,参加比赛的6名运动员中,有5名是首次参加全国民运会,1名曾参加过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5名运动员虽是 “新兵”,但也曾多次参加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广西壮族“三月三”体育节等比赛活动。

运动员正在训练。陈金武供图
经过这段时间的训练上,目前队员们的竞技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尽他们最大的努力,期待他们会带来惊喜。” 陈金武满怀期望的说。
高脚竞速原名为“高脚马”,也叫“骑竹马”,流行于湖南、湖北、贵州、云南、广东等省。在2003年举办的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首次被列为竞赛项目,并根据其特点定名为“高脚竞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