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新闻网 > 首页栏目 > 滚动新闻 > 正文 |
中国“穿越神器”66年,一部超燃奋斗史! |
2019年09月15日 13:09 来源:国资小新 编辑:李香莹 |
|
近日央视《焦点访谈》点赞 超级工程厦门地铁2号线! 横跨2784米海峡的2号线 震撼世人的海底隧道 视频最新送上,猛戳—— (视频15分钟,无wifi可直接往下看文字版) 对于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们来说,地铁并不新鲜。以现在的技术水平,修建地铁似乎也不算难事。但是,美丽的海上城市厦门,在修建这条地铁2号线时,却遇到了难题。这条地铁连接着陆上的海沧区和厦门岛,修建它,就需要穿过2784米的海峡。这段海底隧道虽然不长,但施工时,创造了很多地铁修建史上的第一。 这是我国首条盾构地铁海底隧道, 其地质结构复杂程度, 超越以往所有的水下隧道工程项目。 驶过它仅3分钟车程 可要打通它 却整整花了将近4年时间
借用中国工程院院士 钱七虎专家的话 来感受打通这隧道的地狱级别难度! 遇到的地质条件更复杂 各种岩层,变化多又快 厦门地铁2号线全占了
那么问题来了, 既然修建隧道难度这么大 我们为什么还要建隧道? 中国的隧道技术又是如何 一步步从简单难度“打”到地狱难度的? 这个故事要从很久很久以前 开始讲起 起源:跨越天堑那些事儿 大江东去浪淘尽 万里黄河水滔滔 中国幅员辽阔960万平方公里 江河湖海全部收纳其中 江河气势恢宏 有时也恰似一条条天堑 阻断了江河两岸人的沟通往来
△黄河壶口瀑布 黄河孕育了华夏文明,但历史上也泛滥成灾
江河综合交错 为了跨越江河湖海的阻隔 从古至今人们想了很多种办法 NO1·看天气,走水路 过去对于过去长江两岸的人来说 驾一叶扁舟踏浪渡江 危险不说,效力也有限 坐轮渡,跨过宽广的江面 汽车直接开到船上渡江 但是还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而且还要承受水文条件变化 带来的阻碍和风险
△长江下游的轮渡,车辆开到渡船上的数量、重量、位置都有要求
△在济南的黄河泺口,浮桥和渡船分季节使用,当遇到洪峰等情况时,浮桥也要拆掉 NO2·有舍有得,走桥梁 桥梁 开辟了人们跨越天堑阻碍的新思路
△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久远、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单孔坦弧敞肩石拱桥 桥的种类有很多 吊桥、拱桥、甚至铁索桥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 工艺、质量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武汉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的长江大桥,素有“万里长江第一桥”美誉 然而大桥并不是最完美的解决方式 首先建设选址对水文环境有要求 巨大的桥墩也会影响通航 有没有什么方式 可以最便捷、可靠穿越水面呢? NO3·最终选择,隧道!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 中国的隧道施工技术日趋完善 施工工艺、施工设备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飞天有神舟,下海有蛟龙,入地有盾构。”这句在基建领域流传已久的顺口溜,足以说明掌握盾构技术的难度及重要程度。“盾构”一词在人们的印象中,曾经还是一个很新奇的名词,而如今,盾构已经成为城市地铁、管廊建设的主力。
△中国铁建重工地下装备制造基地 穿越:江河湖海城 今天我们讲的有点不一样 “大盾构”! 盾构机中的航空母舰 在业内,工程师们把直径超过10米的盾构叫做“大盾构”,一个“大”字,不仅仅是体量的变大,更是施工工艺、装备制造的难度的指数增加。目前,国内正在建设的最大的大盾构隧道是16.06米。 16.06米 什么概念呢?
↑↑↑ 大概比5层居民楼的高度还高一点 现在坐好扶稳 跟小新一起 “穿越!江!河!湖!海!城!” 领略你不知道的超级工程 NO1·江!长江! · 万里长江第一隧——南京长江隧道
南京长江隧道是国内首条大直径盾构穿越长江的隧道,有“万里长江第一隧”的称号。建设之初,国内相关技术一片空白,技术壁垒成为比长江还要难逾越的鸿沟。中国工程师顶着巨大的压力,吃住在外国厂商周边。 2010年,这条开挖直径14.93米的双向6车道的大盾构隧道终于贯通,囊获鲁班奖、詹天佑奖、国优金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等所有工程界大奖。 然而就这一下 就打通了基建狂魔的任督二脉 中国盾构开启了对 江河湖海城的穿越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钱七虎曾表示 中国已经完全掌握水下大盾构施工技术 从此,山海不再是阻碍 · 首座单洞双线 南京地铁10号线过江隧道
南京地铁10号线过江隧道 全球首次成功实现11米级 泥水盾构机内小空间常压换刀 仅用13个月完成盾构掘进3600米 创造了大直径盾构机掘进38米 月掘进636米的世界记录 · 全球首条特高压长江隧道 苏通GIL综合管廊 第一次让1000千伏高压电穿越长江 △国资小新抖音视频《高压电也能从水下穿过》 苏通GIL综合管廊长江隧道 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 单体GIL最长的1000千伏特高压输变电工程 是目前国内埋深最深 水土压力最高的越江隧道
△小新坐在车上的现场实拍↑↑ 后来呀 浙江钱塘江 黑龙江松花江 福建闽江 湖南沅江 ...... 统统被基建狂魔完成穿越 NO2·湖!太湖! · 纵横江南水乡——苏州地铁隧道
苏州地铁 2009年穿越金鸡湖 成为国内城市轨道交通 最长湖底盾构隧道 填补了国内长距离 水下盾构掘进的技术空白 2015年再次挑战太湖 下穿730米,水下施工占70%以上 NO3·河!黄河! · 万里黄河第一隧——济南黄河隧道
济南黄河隧道 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 110项重大项目之一 是目前在建的世界上 直径最大的共轨合建隧道 一次开挖直径15.76米
建成后上层为双向车道跑汽车 下层跑地铁 NO4·海!让地铁过海! · 海下“地质博物馆” 厦门地铁2号线
这项工程在国内第一次使用盾构机修建跨海地铁隧道
难在哪儿? 我们看一组惊心动魄的数据: 累计带压进舱3475舱 人工清理孤石1000多方 海上爆破处理孤石2519方 海底破碎地层土体加固64916方 海底换刀712把 这在国内隧道施工史上罕见! NO5·城!让高铁进城! · 中国高铁智能第一隧 京张高铁清华园隧道
清华大学的同学们 这条隧道就在你们脚下哟 隧道穿越百年京张清华园站 为北京市目前在建最大直径盾构隧道 实现了建造向智造的跨越 为中国高铁进城提供了最优解决方案 到时候 在城市中心就可以坐上高铁啦~ 逆袭:走向世界舞台 随着施工技术的进步 中国盾构机也成为一张闪亮的名片 从消化吸收到对外出口实现逆袭 而且一举出口到西方发达国家
△首台适应极寒施工环境的“波丽娜”号盾构机,中国高端地铁隧道施工装备首次在欧洲投入使用
△中国自主研制盾构机首次出口北欧国家,将应用于哥本哈根CITYRINGEN - Branch off to Sydhavnen CRSH1地铁项目
△中国首台出口土耳其的自主品牌盾构机在土耳其伊兹密尔地铁工程始发掘进,也是这座爱琴海古城地铁工程首次出现“东方面孔” 上世纪60年代,中国老一辈建设者靠人力挖通了新中国第一条地铁。 多年过去,中国城轨早已建立起完备的现代化技术体系,遍布祖国40多座城市,总里程超5500公里,运营规模稳居世界第一。 △4分钟看完中国城轨超燃逆袭 回顾中国盾构技术66年的发展历程 不论是装备制造还是施工技术 一代代建设者不断探索 排除万难、敢想敢干 让中国隧道建设不断向着 更好的明天发展!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