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新闻网 > 首页栏目 > 首页图片 > 正文 |
【12小时】1天至少要打2小时电话跑N个点,图书馆先锋兵10年征集文献8万余册 (4) |
2019年10月20日 21:40 来源:广西新闻网 编辑:廖志荣 |
|
09:05 虽然图书馆的工作时间为“朝九晚五”,但对于陈裕川这样的基层工作人员来讲,早上八点之前到达办公室,晚上七八点回到家,这就是工作的常态。陈裕川说,他所在职的岗位目前就2名职工,负责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征集工作。 在办公室内打扫卫生、整理一些书籍之后,不久就到了9时上班时间。9时5分,陈裕川开始了上班后的第一项工作,他打开电脑中的文档,按照10月份工作计划,向各单位拨打电话进行文献征集。“打电话打到声音沙哑,肿痛那都是家常便饭。”陈裕川吃下一颗咽喉糖,意味深长地告诉记者,文献征集的主要方式就是电话征集,他1天至少需要打2个小时以上的电话,在确定捐赠事宜后,还需要跑N个点上门接受捐赠。 “文献征集员的工作主要是面向社会各界长期征集区域内的地方民族文献。”陈裕川介绍,各类纸质文献以及各类数字多媒体文献都是他工作中所征集范围,包括正式出版物和非正式出版物在内的图书、报纸、期刊、账簿、文契、舆图、照片、手稿、布告、传单、路条、票据、口述史、电子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及电子非书资料等。 而前不久,由于自治区实行的机构改革让各个单位的对接人发生变动,陈裕川一下子联系不到以前的对接人,这让陈裕川的工作一度陷入了困境。征集到的每一件文献都实属不易!陈裕川在征集的路上也常常会遇到“闭门羹”,陈裕川感叹道,捐赠文献不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这项工作是有求于人的,不被待见以及受冷落是经常的事。 这工作枯燥乏味还经常受气,当初为什么选择从事这项工作呢?当记者问出这个问题时陈裕川打开了话匣子。“我并非科班出身,大学读的是工商管理专业。”陈裕川告诉记者,2008年大学毕业后,他顺利地通过了事业单位的考试,进入自治区图书馆工作。起初,陈裕川认为,文献征集员是一份非常新鲜而又有意思的工作。但随着工作的不断开展,面对那么多要对接征集的单位,刚刚工作不久的他因为缺乏工作经验,工作起来非常吃力。那段时间里他很迷茫,甚至产生了放弃的念头。但随着工作不断深入,越来越多被自己征集到的书摆放在书架是上供读者阅读,陈裕川从中也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渐渐地也喜欢上了这份工作。陈裕川清楚地记得,在一次抢救一批地方文献的时候,他与同事深入某单位的地下室,冒着被电击的危险涉水救出200余册文史资料。现在回想起来陈裕川还感到后怕!陈裕川说,每当看到读者拿着他征集来的图书进行阅读时,他心里都会涌现出骄傲与自豪。 陈裕川告诉记者,一个优秀的地方文献征集人员,首先须具有较丰富的地方文史知识,对本地方历史文化知识要有一定的积累。如果不了解、不熟悉地方文史概要和重要历史事件、人物事迹,一些散落民间的有价值的史料就有可能从我们眼皮下流失。因此,地方文献工作者应多读地方史学书籍(包括地方志正史、野史及民间史料如族谱、民间文学、地方文史等),这些蕴藏着大量地方社会发展沿革、人口迁徙、名胜古迹、历史名人、重要历史事件、民俗风情、风俗习惯等地方文史知识的书籍,对提高地方文史知识有极大的帮助。其二要多请教有研究课题或编修方志及编撰史书、人物传记、乡土教材的研究型用户。这些用户往往是史学方面的专家、学者、研究人员,他们有丰富的学识,可通过与他们交流增长地方文史知识,获取当地史料。第三是要主动参加本地方的有关会议,尤其是史学研讨会,从中了解掌握地方史学动态。此外,还要深入当地民间基层调查了解家族谱等情况,以便于掌握地方文献源。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