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创新,服务地方经济绿色发展
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就需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上有所担当作为。
为了让广西农业走上绿色高质量发展快车道,自治区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长徐世宏主持的项目创造了“超级稻+再生稻”亩产1500公斤的世界纪录;落实国家化肥零增长行动重大决策,历史上首次实现化肥使用量负增长,比国家要求提早两年,从而使广西经验典型获得全国推介。
林业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关键和纽带。为了夯实广西林业“绿色家底”,近年来,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专业技术二级杨章旗主导实施了长期育种计划,选育的良种试验示范林蓄积年生长量分别达2.31和2.61m3/亩,两次创新国内马尾松生长最高纪录,居全球200多个松类树种前列。
自治区速生丰产林基地管理站二级主任科员余东威全程参与国家储备林制度设计、全国首个国开行贷款广西国家储备林一期和二期项目工作,助推广西国储林投资总额、建设面积等均居全国首位。同时,他还积极开展全国首创林权流转合同确认凭证贷款试点,探索多种模式助推广西集体林区林农脱贫。
乡村振兴,需要在土地资源利用上积极改革创新。近年来,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综合处处长杨森涛所推进的桂林旅游产业用地改革经验被国家推广;推动的北流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在入市总量、类型上一直保持全国试点地区前列;研究制定的支持脱贫攻坚的若干措施中“先用后报、边建边报”等创新性措施,重大项目用地“四个一”攻坚行动的做法被自然资源部发文推广。
乡村振兴,同样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玉林市乡村振兴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覃新崇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身作则,带领同事们积极推动解决81个制约玉林城区卫生环境突出问题;同时,体系化开展美丽生态新年迎新人、护百河清千沟理万渠等活动,推动玉林人居环境改善,让人们望得见绿水青山,记得住美丽乡愁。
| 上一页 |
| 第 [1] [2] [3]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