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桂林市社区党组织吹响“防疫哨” 万名机关党员干部报到共战疫

社区是阻击疫情的主阵地、最前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针对社区疫情防控任务重、防控力量弱的困难,桂林市坚持把“干部派到一线,把堡垒建在火线”,迅速组织动员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干部到社区“双报到共战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构建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疫情防控网格,全力打好社区疫情防控狙击战。

到一线去,共战疫

桂林市委组织部发出社区党组织吹响“防疫哨”,筑牢城市战“疫”防线的号召,与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市直单位党员、干部深入社区(城中村)协助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做到“五个一”,即每个社区一个结对共建后盾单位;每个社区一名处级领导带队;每个社区一支市直单位党员干部队伍(不少于5人);每个社区指定一名联络员;重点社区增派一名第一书记,协助开展联防联控、排查登记、分类管控、心理疏导安抚、信息报送反馈、普及疫情防控知识、严格控制聚集聚会、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疫情防控工作。

所有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共与125个社区(城中村)结成对子,1300名处级领导干部带领1.9万名党员干部轮流到社区报到,每天到岗党员干部达1000多人。所有下派到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党员干部,自行解决口罩、交通、用餐等问题,与社区党员干部共同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筑牢战“疫”堡垒。截至目前,社区防疫一线共组建临时党支部60多个,组建党员支援队(突击队、服务队、志愿队)5000多支,基层防控网进一步织牢织密。

到社区去,守初心

一只最普通的口罩、一个红袖章、一枚闪亮的党徽,社区战“疫”一线,下派的市直单位党员干部组成了“最强后援团”,他们迅速行动、冲锋在前,就像一个个活跃的“免疫细胞”,进驻大街小巷,在一线主动认领责任区600多个、服务岗800多个,到城中村、无物业小区、超市、市场等基层单元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激活着社区的免疫系统,传递着蓬勃不竭的抗“疫”能量,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成为社区最美的风景线。

到社区后,他们争当“六员”,即出入登记的“守门员”、入户排查的“侦查员”、隔离观察居民的“服务员”、疫情防控知识的“宣传员”、居民科学防疫的“引导员”、疫情民意传递的“传递员”,堵输入防扩散,守住群众生命安全“铁闸门”,重宣传防松懈,强服务防恐慌,争当人民群众的“贴心人”。社区对每一名报到党员干部实行定岗、定责、定时管理,全面夯实薄弱环节防控力量。

基层防疫物资缺乏,市直单位党员干部们不等不靠,勇担责任,并积极为社区筹集争取防疫物资,慷慨解囊。截止目前,共为社区捐赠口罩18687个、消毒酒精2306斤、消毒液4338斤、红外测温仪95个、消毒喷壶177个、手套8375副、方便食品饮料1054件,缓解了社区的燃眉之急。

到基层去,考作风

疫情就是大考,考验着每一名党员干部的政治担当,淬炼着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桂林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抽调100多名党员干部设立综合查访组及暗访组,对市直单位党员干部深入社区(城中村)开展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全覆盖、全天候、无盲点严督实导,杜绝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对工作表现优秀的,给予红榜通报表扬,适时给予表彰激励。对不按要求到位开展工作的,给予黑榜通报批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截至目前,市综合查访组及6大暗访组的44个暗访小组深入开展社区疫情防控督查380余次,切实把防控责任落到实处。

在严格督导的同时,注重加强对下派到一线党员干部的关心关爱和激励,统筹安排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轮休调休补休,确保其得到必要的休息休整时间。桂林市委组织部、桂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下发《关于在全市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中开展及时奖励工作的通知》,率先在全区启动及时奖励工作,加大基层工作人员和集体的奖励比重,奖励重点向疫情防控工作一线倾斜,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同时,大力宣传在抗击疫情一线涌现的先进典型,依托各类新闻媒体,及时总结宣传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先进典型200多个,切实营造了学习先进、争当表率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激发了基层疫情防控工作人员的战斗积极性。

当前,正处于返程返工高峰期,对社区防疫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全市党员干部将继续冲锋在前,认真落实疫情防控责任,在疫情一线践行初心使命、扛起责任担当,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