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市县长“直播带货”受热捧

因地制宜,“探”出扶贫新模式

热火朝天的市县长直播背后,离不开农村电商发展的“硬支撑”。

让远在千里之外的消费者能看到、通过农产品电商渠道可买到、使我区农民可赚到——围绕这“三到”目标,我区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为抓手,完善农村产品电子商务供应链体系,不断探索“电商+扶贫”新模式。

“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创新适合广西实际的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方式,我们总结出制度设计、完善保障、配备硬件、培训骨干、培育产品、服务支撑和培育主体‘七步曲’。”自治区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广西正加快推进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公共服务体系、人才培训体系、农产品上行(销售)体系建设,贫困地区流通现代化进程取得初步实效。

截至目前,我区54个县获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综合示范覆盖全区所有国定贫困县。2015年至今年3月初,综合示范县累计建成服务站点5009个、物流配送网点3325个,开展电商培训30.41万人次;累计培育农产品网销单品5258个,实现网络零售额169.94亿元,其中帮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销售6.89亿元、增收3.35亿元、带动8万多贫困人口就业。

特别是近两年来,各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利用“互联网+”打通供需两端,不断激发县域经济发展的“数字化潜能”——

田阳县、平果县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线上线下融合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融安县、靖西市、龙胜各族自治县发展产业培育品牌,探索“电商+产业+扶贫”新模式;灵山县培育电商能人,带动农特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富川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兴起“电商+旅游+扶贫”新业态;东兴用活边贸政策,“边境贸易+电商+扶贫”渐入佳境;凭祥获批全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农村电商和产销对接典型市县……

螺蛳粉、芒果、罗汉果、百香果、荔枝、茉莉花等一大批广西农副产品,搭乘电商快车网销全国,打响了区域公共品牌。据统计,去年我区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21.3亿元,同比增长32.5%;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290.9亿元,同比增长28.6%。



上一页   下一页
第 [1] [2] [3] [4]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