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首页栏目 > 滚动新闻 > 正文

疫情之下积极自救,南宁多家电影院“转行”卖零食 (3)

2020年05月11日 18:28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编辑:韦幸文

  外卖收入杯水车薪效果甚微

  今年年初,影城们都为迎接春节档准备了大量食品饮料。因疫情停业后,为了处理这些保质期有限的食品,不少影院都开始做起了“外卖”。

  2月18日,万达电影官微就最早发文称“卖品部云开店”:全国各地的万达影城可将多款零食饮品无接触安心配送到手。记者浏览各售票APP也发现,目前南宁多家影城都推出了零食卖品线上下单购买,上门自取服务。

  ▲影院在网上推出的菜单。

  市民唐女士就在南宁民族影城楼下购买了一个零食套餐。她表示,“希望用行动为影城打打气,希望它们能够早日渡过难关,恢复营业。”

  不过,对于影城推出的外卖,也有市民不太感冒。市民林先生在接受采访时就认为,虽然平时自己和朋友去电影院看电影时都会买爆米花,边看边吃,“但是现在没有电影看,你让我专门去影城买个零食回家吃,我觉得没有这个需求。”

  截至目前,包括大地影院、金逸影院、博纳影院在内的国内多个影院,均已通过线上渠道,将店内的零食、饮料、电影衍生品等多种产品,以单独或打包的形式在线上销售。从销量来看,“零食电商”业务虽然吸引了一定消费者,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浪费,但其收入与影院本身承担的成本相比,仍是杯水车薪。

  记者了解到,外省的一些影院甚至还开发了“婚纱拍摄场地”“室内运动场”等业务,但实际上效果并不理想,完全无法“止血”。

  行业等待理性回归

  “对外销售零食只是影城清库存的一种方式,作用仅限于解决于卖品业务的成本压力。实际上,房租水电等方面的成本不是一个小数,在正常经营状态下,电影院售票收入占到了影城收入的八成以上的,销售零食卖品不能根本解决经营困难。”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说。

  在电影从业人员龙先生看来,从经营角度来说,目前电影院经营者能主动做的事情相对有限。因为此次疫情冲击的并非只是个别影院,而是整个影视行都遭受了巨大冲击,“据说到现在为止,全国已经倒了接近3000家影院,占原来总数的三分之一。”

  龙先生说,在疫情冲击下,电影院行业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突显,若要根本改变影院的经营挑战,则需要多方力量共同推动行业渡过当下的难关。近年来,国内观影人次已呈现出增长趋缓的趋势,但影院与银幕数量却仍保持较快的扩张速度,使得市场竞争快速加剧,呈现出膨胀、饱和的状态,增加了各影院的经营压力。“疫情过后,或许会出现并购整合潮,这并不是一件坏事,也是时候让电影院行业恢复到理性的状态了。”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上一页 
第 [1] [2] [3]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