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向四家基础电信运营商发放5G牌照(资料图)
今天,我国5G商用牌照发布满一周年。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
一年来,5G网络覆盖铺开、终端上市、应用涌现,尤其在新冠疫情期间,“5G+医疗”“5G+制造”加速催化,5G为战疫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放眼世界,5G已不再仅是一张通信网络,而是各国战略重点和全球竞争高地。
2020年,我国5G发展取得的积极进展——产业链主要环节加速成熟,网络建设不断加快,行业融合应用持续深化,在驱动信息通信行业自身转型发展的同时,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逐渐显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不惧考验——疫情防控5G大显身手
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刚刚投入商用不久的5G带来冲击,同时也验证了5G在抗击疫情、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5G远程医疗、5G红外测温助力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5G健康码、5G热成像保障企业复工复产。
在5G远程医疗方面,中国移动为全国31省5000余家医疗机构提供了5G远程会诊、医疗服务机器人、疫情防控系统、云医院等34项服务。中国联通充分利用5G网络的技术优势,5G+医疗云平台、5G+热成像人体测温方案、 5G巡检机器人、5G直播背包等在抗击疫情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中国电信在疫情期间提供了5G+云+AI等各种应急方案。浙江省人民医院远程超声波医学中心的专家利用中国电信5G网络,通过手柄远程控制武汉市方舱医院的超声机器人为患者进行超声波检查治疗。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认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5G在疫情监测、病毒溯源、人员追踪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撑,带来基础设施、社会治理、传统产业、企业管理、生活消费等五个方面数字化进程的“提速换挡”。
加速起跑——竞争优势已初步建立
从网络建设速度和规模上看,过去这一年,中国交出了一份非常漂亮的答卷。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认为,5G这一年来的发展,和4G相比发展的更快。公众对5G的认可程度越来越高,认知程度越来越快。5G标准方面,中国和3G、4G相比可以说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国家对于5G的战略目标也越来越明确,越来越明晰。
“4G改变生活,而5G将改变社会。”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院首席专家、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王春晖教授表示,我国5G进入商用以来,充分释放了三大功能:基础支撑、创新驱动、融合引领。这三大功能正在推动5G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将极大地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5G突破传统通信模式,将人与人之间的通信延展到万物互联,其产业链更长更复杂,产业协同难度更大。产业各方需要更充分地利用自身优势打破边界、相互融合、交叉赋能,从而形成产业合力。凭借创新与开放合作相结合的发展策略,我国在5G技术、标准、产业、终端方面已初步建立竞争优势。
在技术方面,我国已组织开展了大规模5G技术商用,推动5G产业链进一步成熟。目前,5G基站芯片已普遍采用7纳米工艺,性能、功耗、稳定性等大幅改善。
在标准方面,德国IPlytics公司最新披露的专利数据显示,华为5G标准必要专利(SEP)申请量为3325件,排名第一;从国家和地区看,中国企业申请的SEP数量占比达32%,排名居全球第一。
在终端方面,我国厂商已在全球5G智能终端领域处于第一阵营。根据GSA发布的5G 终端清单,截至今年4月,共有283款5G终端问世,其中184款来自中国企业,占全球5G终端数量的65%;5G手机108款,中国企业贡献了67%。
华为、vivo、OPPO等中国厂商发的多款手机已登陆瑞士、英国、美国、中东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进入当地5G部署的首发阵容,“5G”已成为世界对中国手机的新印象。
对于中国5G产业一年来的发展成绩,高通公司全球副总裁侯明娟评价,5G牌照发放仅仅一年时间,5G正在中国全速发展和普及。中国力量已经在全球5G的商用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5G给中国产业带来的机会。
| 下一页 |
| 第 [1] [2] [3]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