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首页栏目 > 时政头条 > 正文

5G牌照发放一周年:基站建设“加速跑”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3)

2020年06月06日 14:08 来源:人民网-IT频道 作者:赵 超 编辑:韦幸文

2020年两会期间,5G技术网络服务,保障两会开得更安全、服务更精准(受访者供图)

新基建助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今年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这一决定,为我国未来5G发展指明了道路。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电子信息研究所副所长陆峰认为,拓展“5G应用”要鼓励和支持企业根据业务特点,积极探索“5G+产业互联网”应用,加快推动企业服务提档升级和新业态培育,打造新的市场核心竞争力,为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赋能。

根植于精品网络,5G不但在通用型消费类应用中引发新的热点,在基础通信、视听娱乐等方面给大众用户带来各种沉浸式的体验,更重要的是,与前几个代际的移动通信技术不同,5G与千行百业融合将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望成为拉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vivo通信研究院院长秦飞认为,5G行业应用不能大跃进,一方面智慧工厂、车联网、远程医疗等场景对时延、可靠性的要求很高。另一方面,各行各业和5G之间其实还存在一些鸿沟,不同背景的人要接纳5G需要一定的时间。只有双方磨合之后,找到真正的痛点和增长点,并且论证没有问题,才能加速行业应用落地。

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5G应用大显身手。5G超高清视频、5G+VR拍摄、5G全息异地同屏访谈等各类5G应用全面铺开,让两会开得更安全、服务更精准、报道更高效。

“拓展5G应用,首先要从民生着手。”曾剑秋表示,拓展5G应用首先是要去解决民生的问题,民生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我们现在生活的很多方面,可以通过5G的拓展应用来解决,让老百姓真正能够享受到5G带来的好处。”

王春晖认为,“拓展5G应用”应三个方面重点推进,一是要研究出台5G跨行业应用指导政策和融合标准,构筑基于5G的产业融合新生态;二是要进一步深化5G与工业、医疗、教育、车联网等垂直行业的融合发展,尤其在拓展网络教育、在线医疗、远程办公等业务领域的发展机遇,释放新兴消费潜力;三是重点加快推动“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一年来,5G在行业应用方面,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融合,工业互联网、智慧医疗、智能网联汽车、智慧交通等诸多智能产品、智能应用和智能服务不断涌现,释放信息消费市场空间、升级信息基础设施、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改善民生福祉等方面的潜能已经显现。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越来越多的5G应用正带来质的变化。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5G产业经济贡献》预测,2020年~2025年,中国5G商用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将达10.6万亿元,间接拉动经济总产出约24.8万亿元,直接创造超过300万个就业岗位。美国高通公司的报告也预测,到2035年,5G将在全球创造12.3万亿美元的经济产出。

在陆峰看来,政府要利用智慧城市、数字政府等推进契机,为5G应用和发展提供试验田和引导资金。探索5G在大众生活中的应用,积极推进5G在交通、旅游、医疗、教育等领域应用深化,为大众创造更加美好的数字生活。

王春晖表示,在今年疫情冲击的特殊形势下,各地通过5G领衔“新基建”,积极发挥5G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全面构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从线上到线下、从消费到生产、从平台到生态,进一步拓展了创新创业新空间、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杨杰建议,充分发挥5G在助力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中的关键作用,强化5G顶层设计和整体部署,多措并举破解5G成本难题,建立健全5G科技创新体系,鼓励和引导5G服务民生、融入各行各业创新发展,赋能实体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万物智联时代初显峥嵘,千帆竟发唯勇进者胜。5G商用的滚滚洪流势不可挡,面对发展新契机,抓住历史新机遇,中国经济将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上一页 
第 [1] [2] [3]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