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首页栏目 > 滚动新闻 > 正文

阿拉善20年变迁记:从“风吹石头跑”到“如诗如画” (2)

2020年07月14日 15: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韦幸文

   图为如诗如画的阿拉善美景。 晓涵 摄

  居延海的变化,只是阿拉善盟整体发生巨变的缩影。

  王新民介绍说,当地官方将生态治理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其中最主要的举措就是“阻止当地三大沙漠握手”。

  “我们通过大力实施‘三北’防护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打破了在200毫米以下降水地区不能飞播造林的定论,持续开展飞播造林,累计飞播造林636万亩。”王新民介绍说,经过多年奋战,已有很大成效。

  中新网记者了解到,经过数十年奋战,阿拉善盟官方在上述三大沙漠之间已累计完成营造林1935万亩,特别是在腾格里和乌兰布和沙漠建成两条总长460公里、宽3-20公里的大型防沙阻沙林草防护带,形成“绿带锁黄龙”之势,保障了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商品粮基地以及中国西北、华北、京津冀地区的生态安全。

  “具体没统计过,但现在刮沙尘暴的次数越来越少了,树越来越多了。”孟和巴依尔惊奇地说。

  阿拉善生态环境的逐年变化,也让这里的民众过上了“小康生活”。

  “我们过去周围都是沙子,一刮风就把羊圈和羊都压住了。”李秀梅是阿拉善盟阿左旗巴彦诺日公苏木浩坦淖日嘎查的民众。她说,这几年中,当地开展飞播造林改善了环境,还带来了可观的绿色收入,帮助他们实现脱贫致富。

   图为如诗如画的阿拉善美景。 晓涵 摄

  当地官方资料显示,如同李秀梅这样的民众,在当地嘎查共有60户。每年7月份是飞播林采种期,她和家人通过采收、销售花棒、沙拐枣等种子增加收入,至少能有2万多元(人民币)。

  当地环境的渐次变化,也在带动着当地的旅游业。

  “旅游接待人次和收入连续10多年保持两位数以上快速增长。”阿拉善盟文旅广局副局长包凯峰说,当地以汽车越野、额济纳胡杨、巴丹吉林沙漠、观赏石宝玉石等为主题策划实施品牌赛事节庆活动,如今已成为阿拉善盟的品牌。

  “一些来过这里的外宾们都竖起了大拇指,不住点赞。”包凯峰如是说。(完)



上一页 
第 [1] [2]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