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新闻网 > 首页栏目 > 首页要闻 > 正文 |
广西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依海而兴 创新发展 (2) |
2020年08月28日 08:28 来源: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编辑:韦幸文 |
|
依托通道,门户港建设步伐快 8月27日上午10时,钦州港码头,几艘大货轮停泊在岸边,一座座岸桥正在紧张作业,一辆辆集卡来回穿梭,好一派繁忙景象。 “随着钦州港东航道一期扩建工程的完工,实现了进出港两不误双航道航行,大大减少了集装箱班轮等泊造成的班期延误。”新海丰船代部经理卢晓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钦州港东航道扩建工程建设快马加鞭,是钦州港片区加快建设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门户港的一个小缩影。 一年来,钦州港片区积极实施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对标对表国内国际一流港口,加快港口硬联通和软联通建设,大力推行提效降费,强化海铁联运,加密航班航线,国际门户港建设成效初显。 8月26日,记者来到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采访。该中心站是广西建设北部湾国际门户港的重要配套工程,它的开通运营,打通了铁路港口、公路铁路联运“最后一公里”,使港口与铁路之间的物流成本降低了20%以上,铁路集装箱年装卸能力由15万标箱跃升至105万标箱。 “今年以来,中心站累计完成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1390列,同比增长38%;铁海联运集装箱办理量突破14万标箱,赶超2019年全年办理量,预计全年运量将超过25万标箱。”中铁联合国际集装箱广西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铁成介绍。 在积极建设国际门户港基础设施的同时,钦州港片区还加大了“软环境”的建设。通过在通关、查验、物控等业务现场设立“陆海新通道专窗”和“专用查验平台”;推出进口植物产品“分类管理”业务改革,实行“船边直提、抵港直装”新的通关模式;加快集装箱码头卡口智能化建设等一系列举措,钦州港口岸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大幅压缩。据钦州港海关综合业务科副科长韦璐清介绍,今年前7个月,钦州港口岸进口整体通关时间为22.96小时,比2019年压缩54.13%;出口整体通关时间为0.35小时,压缩87.81%,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均压缩过半,均位居北部湾沿海各港口首位。 如今,钦州港已建成80个码头泊位,运营航线达49条,其中外贸航线已达29条,连通我国14个省区和全球83个国家、203个港口,国际航运物流枢纽初步形成。在全国港口货量普跌的形势下,今年1-7月,钦州港累计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7678.9万吨,增长15.2%;集装箱完成195.4万标箱,增长28.8%,增速全国第一。 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稳步推进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整个工厂的装修,准备下个月正式投产,预计燕窝年产能达100吨。”8月26日,在广西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马来西亚客商、广西自贸试验区沙巴燕窝有限公司总裁张育华告诉记者,他之所以选择来钦州投资,主要是看中这里的区位优势、发展机遇和包括自贸试验区在内的多层政策优势。 “今年以来,我们的月产燕窝由几十公斤增到几百公斤,预计今年总产量达3吨。”深圳杰瑞氏实业有限公司总裁傅冰影表示,该公司将总部从深圳搬至钦州,就是要借助自贸试验区的平台,把燕窝系列产品推向世界。 广西自贸试验区最大的特点是面向东盟,钦州港片区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中马“两国双园”。为此,钦州港片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产业发展为导向,突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先行先试,不断强化中马“两国双园”合作,专门设立了联合理事会秘书处(对外合作交流局),深化“两国双园”日常联络和互动发展,支持燕窝、榴莲、棕榈油等马来西亚优势产品贸易,成功推动马来西亚毛燕于2019年11月实现首次输华。“目前已有12家中外燕窝企业入驻燕窝加工贸易基地,基地年加工燕窝能力可达500吨、产值100亿元。”广西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金谷投资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黄其党介绍。 此外,钦州港片区还投资15.6亿元建设马来西亚中小企业集聚区,为马来西亚企业入驻提供产业服务平台,积极推进跨境产业链、供应链建设,谋划建设棕榈油期货交割仓;与中西部地区共同探索“飞地”经济合作新模式,推动广西与四川共建川桂国际产能合作产业园,引进红酒灌装等一批中西部合作项目入园,为中西部地区参与中国-东盟国际产能合作提供平台;创新开展中马“两国双园”点对点金融改革并获得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复,此举将推动在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马中关丹产业园区试点开展一定额度内资本项下本外币可兑换业务,实现两园之间资本自由流入流出和自由兑换,为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和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建设提供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