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紧抓重点 攻坚克难 全面消除建成区黑臭水体

  指挥部工作人员在内河流域周边排查各类问题。南宁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指挥部 供图

    南宁日报10月26日讯(记者 尹海明)2015年4月,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2019年6月,南宁入选第二批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总体目标为到2020年,建成区全部消除黑臭水体,基本补齐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建立并完善治水长效机制,实现已消除黑臭水体“长制久清”。

    近年来,南宁市黑臭水体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距国家要求尚有一定差距。南宁市应该如何推进黑臭水体治理,实现已消除黑臭水体“长制久清”?近日,记者采访了南宁市黑臭水体治理技术咨询机构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公司生态市政院水环境治理所副所长熊林博士,他认为必须结合南宁市实际,坚持目标与问题双导向,紧紧抓住重点问题,采取合理对策,攻坚克难,全面消除建成区黑臭水体。

    明确目标方向 集中攻坚治理

    黑臭水体治理必须建立健全治水长效机制并持续实施,实现“长制久清”。目前,南宁市黑臭水体治理的总体目标是2020年建成区全部消除黑臭水体;核心思路是旱天污水不入河,雨天污水少溢流,污染底泥安全处置;攻坚方向是杜绝旱天污水直排或溢流,控制雨天污水溢流,消除污水管网空白区,推进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并形成稳定产能,推进污水处理厂进水BOD浓度提升,实施河道底泥清淤。

    “时间有限,必须分清主次,有序推进,系统治理。”熊林认为,在黑臭水体的治理中,控源截污和内源治理是核心工程。

    控源截污是根本。南宁市要以排口为核心,综合统筹截污与排水防涝,确保全面高效控源截污。加快实施永久控源截污,针对尚存在直排或溢流的排口,加快实施沿河截污管道建设、排口上游污水管网建设和错混接点改造、重点暗涵排查治理等永久工程,确保污水排口全部截污纳管,错混接排口全部完成上游错混接改造,合流制排口做好雨天溢流控制,杜绝仅靠临时截污管和一体化处理设施消除黑臭的情况。

    做好内源治理。有序实施河道清淤,明确清淤及淤泥处置方式和具体处置点,严禁原位堆放;重视城中村垃圾收集,加强城中村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保证垃圾不入河;重视通沟污泥清理,加强雨水管道和合流制管道淤泥的日常清通养护。

    用好生态修复。生态修复的主要目的是修复河道生态系统,提高河道自净能力,要充分利用蓝绿空间进行融合,规划预留,蓝线管控,建设不得侵占。杜绝河道“三面光”,尽量不采用河岸简单硬化处理。

    通过活水保质维持生态基流。优先利用污水处理厂再生水作为生态补水,尽量采用低水位、快流速,保证河道时刻有水景观和生态系统健康,不得调水冲污或抽水稀释河道。

    完善管网建设 形成稳定产能

    控源截污是根本,熊林表示,南宁市必须加快建设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打通污水处理厂内部的水路、泥路、电路、气路,加快形成稳定产能。

    认真编制“一厂一策”系统化方案。各污水处理厂针对进厂BOD浓度考核目标,重点围绕服务片区管网,认真制定可实施的“一厂一策”系统化整治方案,系统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作。

    扎实开展本底调查。通过监测排查,包括源头地块监测排查、进厂干管监测排查、其他重要管道监测排查等,摸清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内的本底条件,剖析进厂BOD浓度低的主要原因。

    按照轻重缓急原则,收污水,排外水。近期收污水优先实施打通主干管网、消除污水管网空白区、排查治理干管淤积封堵缺陷等;排外水优先实施施工降水排查整治、河湖水排口倒灌排查治理、暗涵排查治理、自来水漏损排查整治等。

    加强落实河长制 坚持强化监督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完善水治理体系的重要长效机制。熊林表示,河长巡河要实,要重点关注污水直排或溢流、河岸垃圾乱堆、河道黑泥上翻、河面垃圾漂浮、沿河农业面源污染、大排档等“小散乱污”、河道简单硬化、河道拦蓄污水、一体化设施运行异常、撒药曝气等临时治污等问题;针对巡河发现的问题,应定期汇总整理,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及时整改;将黑臭水体治理成效纳入河长考核办法,治理成效包括黑臭水体消除、污水管网空白区消除、污水直排口消除、污水处理厂入厂浓度提高等。

    建立“厂—网—河”一体化运行模式,以排口为界面要素,衔接厂、网、河,实现“厂—网—河”一体化运行,确保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黑臭水体治理与海绵城市建设协同推进,通过全域海绵城市建设,控制雨水径流污染。按照“灰绿结合、蓝绿结合”原则,优化截污调蓄设计方案,减小调蓄池和截污管设计规模。末端生态修复融合海绵城市理念,通过建设植被缓冲带、生态护岸、雨水湿地、人工湿地等绿色设施,对雨水径流和污水处理厂尾水进一步净化,削减入河污染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