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建议,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能力提升补短板工作。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加大力度实施一批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的项目,推动项目资金向基层倾斜。结合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构建县乡一体、以乡带村、城乡联动的新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资源配置和医疗卫生人才向基层一线倾斜下沉。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健全自治区、市、县、乡、村一体化布局的人才队伍建设体系,着力解决基层卫生技术人才不足的问题。(2021年1月24日《广西日报》)
这是自治区人大代表、浦北县县长李遥的一个建议,这个建议提得非常及时,非常到位。补齐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短板,刻不容缓!
强基础,补短板,是人民健康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才能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基础医疗卫生体系是这个强大公共卫生体系的根底,必须牢固。但是,现实中,一些基层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整体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尤其是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服务能力存在突出短板和不足,人才培养和建设力度不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招人难、留人难问题比较突出,这些不利于公共卫生体系的构建。时代的发展,人民的需求,需要我们补齐这个短板。
疫情防控敲响警钟,亟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基层义务人员业务水平,增加配套设施,严格各种医疗监管环节,迫在眉睫。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补齐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短板应是重要内容。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人民身心健康了,才有精力和能力投入到建设中去。同时,实施乡村建设运动,也应该把基层卫生医疗体系作为重要内容,因为这是基础工程,能够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为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赋能。
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能力提升补短板工作,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是疫情防控之必须,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笔者认为,我们在三农建设中,不妨先走一步,补设施,补人才,补机制,通过补短板让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硬核起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是财富的源泉。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强大了,硬核了,人民群众身体强壮了,健康了,方能释放出强大的奋斗力量。(殷建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