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保障基本民生需求办实事
23.组织建设“农家读书角”。
24.建设“职工之家”“司机之家”和“爱心驿站”。在各类园区和工业集中区新建7个园区“职工之家”,在货车司机集中区域新建30个以上“司机之家”,新建不少于100个工会“爱心驿站”,解决特殊职工群体避暑难、喝水难、吃饭难、休息难、充电难、换衣难、放置工具难等问题。
25.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1000名农村困难学生提供学业资助,为100名农村先心病患儿提供医疗救助,援建希望厨房25所,开展户外工作青年关爱活动。
26.关爱妇女儿童,为3.4万名农村和城镇低保困难妇女购买“两癌”保险。
27.为全区2.2万名16周岁以上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开展托养服务。
28.帮助解决老少边山地区部分群众子女(优秀考生)就读广西民族高中、中央民族大学附中。
29.新增15个以上广西老年人宜居社区;完成5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新增至少20个四级以上养老机构;建设6个智慧养老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在全区300个以上街道(乡镇)依托社工服务站为农村留守老年人提供综合服务。
30.扩大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510万人。
31.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年内在全区建设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80套。
32.保持建制村100%通客车,加密发车班次,缩短发车间隔,提高农村客运服务质量。
33.开展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服务,覆盖人口50万人以上。
34.全区18岁及以上居民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覆盖率达到50%以上。
35.开展优生优育产前筛查关爱行动,产前筛查率达到80%以上。
36.帮助100位烈属寻找烈士安葬地;为安葬在东北三省等地的100位广西籍烈士寻找亲人。
37.推动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公共体育健身设施100%全覆盖。
38.全区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实现“双百”目标,全区所有县级行政区域100%覆盖:全区每个县(市、区)至少有1家以上医院实现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全区所有二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100%覆盖。
四、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便民利民办实事
39.积极推进公安行政审批事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等“四减免”举措,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40.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和基础地理信息应用。完成750个“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完成1500个行政村“一村一图”编制工作。
41.推进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确权登记发证。年底确保符合“房地一体”登记的农村不动产颁证率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应登尽登”。
42.加快推进“跨省通办”“一网通办”。推动商事登记、住房、医疗、社保等涉企、涉民领域的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扩大“跨省通办”“一网通办”事项范围,开办“一窗通”服务,优化企业体验。
五、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办实事
43.从教育、就业、社保、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入手,深入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
44.大力督促各地各有关部门依法立案,纠正错案,整治社会治安重点问题,化解重大疑难案件,有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45.组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群众把我当亲人”100张最美笑脸故事汇活动,推动100件以上疑难信访案件化解,展示信访群众获得感和信访干部成就感。
46.深化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
47.为民化解信访积案。推进集中治理重复信访专项工作,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合法合理诉求,促进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化解矛盾纠纷,努力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48.推广“工会+法院+N”劳动争议多元化调解工作模式。
49.推动工商联所属商会建立调解组织。
50.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深化“断卡”专项行动,尽全力挽回群众损失,助推构建全民反诈新格局。
51.开展“团圆”行动。利用打拐系统成功寻找一批失踪被拐儿童,让一批被拐儿童、被拐家庭实现团聚。
| 上一页 |
| 第 [1] [2]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