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时政 > 以优异成绩迎接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 > 14市成就 > 正文 |
梧州:全面东融添活力 |
2021年11月04日 23:03 来源: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 编辑:罗珊珊 |
|
新闻眼 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我区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4·27”重要讲话精神,切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富民兴桂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壮美广西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回望来时路,阔步新征程。在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来临之际,广西日报推出“以优异成绩迎接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专栏,全面展现五年来各地、各行业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为党代会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汇聚磅礴力量。敬请垂注。
“要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习近平总书记在“4·27”重要讲话中强调。 5年来,梧州市切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党委部署要求,深耕“东融”主战场,全面对接大湾区,深度融入珠三角,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增长40%。 六成以上项目来自大湾区 地处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的梧州国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目前正处于生产高峰期,今年产值有望突破8亿元。国光公司带动了15家上下游配套企业进驻园区,全部投产达产后年产值可达100亿元。作为粤桂合作的结晶,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83.2%。 工业强则城市强。过去五年,梧州通过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增长40%,工业投资年均增长12.7%,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增长3.48倍;吸引986家大湾区企业落户梧州,全市投资项目、到位资金近60%来自大湾区;构建超400亿元再生资源、300亿元建筑材料、100亿元医药食品产业集群,建成全国知名的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南方地区最大的再生不锈钢生产基地、广西最大的建筑陶瓷生产基地。 据介绍,梧州今后五年将健全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大力实施工业振兴,打造再生资源、高端金属新材料、建筑材料3个千亿元产业,培育食品医药、电子信息2个500亿元产业。 立体交通打开“东融”新通道 晨曦,站在号称西江“最强大脑”的西江长洲船闸调度中心眺望,百舸争流景象尽收眼底,船只列队通过船闸,驶往粤港澳大湾区。 作为西江航运干线最后一个梯级船闸,梧州市充分利用长洲水利枢纽船闸在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打通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水路交通大命脉。2020年长洲水利枢纽船闸过货量实现十连增,突破1.5亿吨,成为全国天然河流过货量第一船闸。 近5年来,梧州市形成12条与广东相连的“水公铁空”综合运输通道,初步构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立体交通网,市民出行乘坐高铁实现公交化,西江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60万人次。 今后5年,该市将大力推动交通联通,完善对接大湾区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构建“水公铁空”多式联运体系,积极对接大湾区重点产业集群配套发展、补缺发展,深度嵌入大湾区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形成“湾企入桂”集聚区。 对标对表大湾区持续改善环境 近期,梧州高新区二期建设如火如荼;三总府、苍海国家湿地公园、古凤公园等文旅精品工程进一步建设或提升,南梧大道、跨江大道等交通攻坚工程正在加快推进,而长洲区长洲镇泗洲村、万秀区夏郢镇镇安村等一批乡村振兴示范点正在不断地完善中。 5年来,梧州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地实施东融战略,全面对接大湾区,通过对标对表,生态优势巩固提升,绿色发展取得新成效。全市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蒙山县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梧州蓝”成为常态,空气优良率常年保持在90%以上,水环境质量状况在全国333个城市中排名稳居前30名,实现一江清水、一江净水向东流。 积极实施城市更新,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全市25.72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6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入选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国家试点城市、国家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城市,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贯通18条“瓶颈路”,改造提升62条城市主次干道等。 今后5年,梧州市将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积极实施城市更新,不断提升民生福祉,加快形成“一极三城”发展新格局,努力建设富裕梧州、宜居梧州、开放梧州、文明梧州。 图片专版|梧州:全面东融添活力
潮涌西江畔,东融添活力。 作为广西的东大门,梧州既是西部地区接受东部地区经济辐射的前沿阵地,也是珠三角地区资金、技术、产业向西部转移、打开大西南及东盟市场的重要通道。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梧州抢抓新发展机遇,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赋予的“全面对接大湾区、深度融入珠三角、提升珠西经济带、建好广西东大门”新定位新要求,全力东融,打造东融桥头堡,一串串闪亮数据,折射出梧州经济社会的巨变。
梧州骑楼城是中国现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骑楼建筑群,共有560座楼宇,是岭南文化和梧州商业繁荣的见证。 梧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今年截至9月30日,长洲船闸累计运行2.3万闸次,同比增长59%;过闸船舶10.68万艘,同比增长4.75%;过闸船舶核载量2.46亿吨,同比增长18.99%;过货量1.12亿吨,同比增长4.42%。 潘绍珊 摄
六堡茶成为梧州靓丽的名片。图为六堡茶山。潘绍珊 摄 交通建设实现新突破。5年来累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13.5亿元。新增公路1342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增长1.8倍,铁路运营里程达268公里,西江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60万人次。长洲水利枢纽船闸过货量实现十连增,2020年突破1.5亿吨,成为全国天然河流过货量第一船闸。水路货物周转量、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比2016年增长77%、30.5%、46%。
梧州李家庄码头是西江上游物流中转重要枢纽。图为该码头繁忙景象。潘绍珊 摄 改革创新增添新活力。5年来实施700多项改革,率先在全区推行“一枚公章管审批”、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直接落地、跨省区通办等改革,205项事项可在广东7市以及福建厦门、山东临沂、江西上饶等异地办理。建立9个国家级、22个自治区级创新平台,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2.25%。梧州综合保税区获批复设立,实现梧州市国家级园区“零”的突破。 民生改善取得新进步。5年来城镇新增就业15.88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28.58万人次。
岑溪市大力推进农业生态园区和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助力乡村振兴。蒙 城 摄 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2020年财政支出288亿元,是2016年的1.3倍;金融机构存款和贷款余额分别是2016年的2.3倍和1.7倍。2020年,顶住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的高增长,全区排名第一。
梧州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全力打造千亿元产业园区。图为梧州市毅马五金制品有限公司厂房。梧州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管委会供图
蒙山县以打造“中国西部茧丝绸织造新城”为目标,推动茧丝绸产业转型升级。图为该县一家丝绸企业生产车间。记者 梁乾胜 摄 工业振兴迈出新步伐。5年来工业投资年均增长12.7%。构建超400亿元再生资源、300亿元建筑材料、100亿元医药食品产业集群,建成全国知名的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南方地区最大的再生不锈钢生产基地、广西最大的建筑陶瓷生产基地。
龙圩区温氏现代农牧养殖项目蛋鸡生产基地,日产鸡蛋约30吨,有力带动农户增收。潘绍珊 摄
2017—2020年梧州市主要经济指标
2021年梧州市1—9月主要工业经济指标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