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祥市构建“四治”体系 助推边境乡村治理实现“四化”
左江日报凭祥讯 今年以来,凭祥市立足边境乡村在守边固防、沿边开放中的重要地位,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构建自治、共治、德治、法治等治理体系,助推边境乡村治理实现自主化、系统化、人文化、规范化,推进边境地区基层党建强基固边。
构建自治体系,推进边境乡村治理自主化。在边境村内构建“一部三会”乡村治理模式,积极引导吸纳经济能人、乡贤、退伍军人、返乡创业大学生等不同类型优秀人才加入“一部三会”,建强自治组织。对村内生产发展、村屯建设等重大事项,坚持由支部提出、“一部三会”集体研究、群众大会通过的程序进行决策,扩大参事议事覆盖面,引导村民说事、议事、主事。在今年“一廊两高两道”沿线风貌改造中,凭祥市共组织沿线5个村16个自然屯召开32次群众大会,集体议定村屯规划,达成思想共识,如期按质完成改造任务。在凭祥市边境村全覆盖实施“村规民约”自治,在村屯党组织引领下,结合边境村实际,通过集体决策将禁毒打私、扫黑除恶、乡村振兴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有效推动广大边民强化“我制定、我遵守、我执行、我监督”的自治意识。
构建共治体系,推进边境乡村治理系统化。凭祥针对边境村管控形势复杂、驻守部门众多的实际,整合不同类型党组织力量,建立“南疆国门党建联盟”,构建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共治体系,通过联学联建、联席会商、联合封控、联合巡边等“四联”模式,系统推进疫情防控、边境安全维稳、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等强边固防工作。整合党员力量,实行县乡村三级党员群众强边固防责任全覆盖,建立市四家班子主要领导管镇管面、班子成员包村带区,镇三家班子主要领导管片管线、班子成员管段管村,村屯组织管屯管点、边民客商守卡执勤的边境镇村屯网格化群防群控管理模式。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依托强有力的共治联防体系,实现边境地区疫情防控的迅速有效应对。特别是在当前“境外疫情输入”风险增大的严峻形势下,在97公里边境线上设置136个疫情封控党员先锋岗,组建130支以党政军警民为骨干力量的920人执勤封控队伍、巡逻队伍,形成全天候、全方位的防护网络,持续巩固新冠疫情防控的成果。
构建德治体系,推进边境乡村治理人文化。在40个边境村(社区)建立“党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一批优秀共产党员深入基层开展群众德治教化活动,倡导边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和改进边民思想道德建设,打通边境地区党的新时代文明教育“最后一米”。推行农村“一支部一精神”创建工程,基层党委通过深入农村、基层一线摸底调研,结合当地优秀乡风传统,挖掘“身边榜样”故事,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党支部精神,形成了派道屯党支部“让”的精神、旧洲屯党支部的“帮”的精神、岭咀屯党支部“诚”的精神、六下屯党支部“礼”的精神等实践模板。建立党员“乡风文明建设”协调小组,将“乡风文明建设”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条款,把党群议事亭作为群众“乡风文明建设”协商中心,形成和谐的群众工作机制。
构建法治体系,推进边境乡村治理规范化。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五有”标准,在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涉外调解室、法治讲堂、法治文化宣传长廊,配备一村法律顾问、一村一警务助理,全方位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建立“党员学法用法”制度,凭祥市40个村(社区)组建党员“法律明白人”队伍共114名,参与法律宣传服务45场次,参与矛盾纠纷调解207余次。以“壮美边疆 法治同行”为主题,开展宪法边疆行活动,通过法治文艺演出、山歌传唱、入户宣传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营造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浓厚法治氛围,促进边境村屯学法懂法。友谊镇平而村和上石镇练江村成功打造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今年以来,全市各季度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均位居全区第一。(赵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