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新闻网 > 首页栏目 > 民生服务 > 正文 |
在推动绿色发展上不断迈出新步伐 (2) |
2021年11月16日 08:43 来源: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 编辑:洪妦源 |
|
生态产业渐入佳境 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需要时间,更需要勇立时代的潮头,因地制宜变革创新。 近年来,广西坚持生态立区、生态惠民,陆续出台一系列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改革方案,使生态文明建设有了制度依据,并通过绿色GDP考核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作为农业大省(区),近年来,广西大力开展“10+3”现代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提升行动、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增点扩面提质升级三年行动,积极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及清洁技术,推行绿色生产和生态种养模式,实现农业生态循环绿色发展,水果、桑蚕、糖料蔗、秋冬菜、优质鸡、罗汉果、茉莉花(茶)产业规模稳居全国第一;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从2016年的0个增加到目前的18个,数量排名全国第一。 在融安县,金桔产业产值由2016年的4.8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6亿元,实现滑皮金桔出产量全国第一,帮助2.8万多贫困人口成功脱贫摘帽;在容县,国家沙田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出口食品农产品(沙田柚)质量安全示范区已成功创建,全县沙田柚种植面积20多万亩,综合产值达30多亿元;在乐业县,猕猴桃等特色产业品牌知名度享誉区内外,带动其他农产品产业发展……一个个“广西好嘢”,折射广西生态农业迎来高光时刻。 丰富的森林资源,让生态林业持续增长有了充足的“绿色家底”。近年来,广西大力发展以八角、松脂、香樟、肉桂、澳洲坚果、核桃及油茶为代表的特色产业,持续做强做大以松脂、木耳、中草药等为主的多业态综合利用、融合发展的林下经济有机产业,积极打造以森林全域旅游发展新业态为主的健康产业,全区林业产业总产值由2016年的4777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7521亿元,跃居全国第二位;今年前三季度,全区林业产业总产值4698亿元,同比增长12.55%。 如画山水,同样助推生态服务业稳步提升。近年来,广西加快发展大健康产业,深入推进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北部湾国际滨海度假胜地、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和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建设,打造国际知名的宜居康养胜地和世界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自治区级生态旅游示范区从2016年的28家增加到目前的87家,贺州市姑婆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柳州市大龙潭景区、崇左大新“大德天”景区获评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成为广西响当当的“绿色名片”。 走绿色发展之路,工业、能源产业同样不能拖后腿。 广西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生态工业逐步崛起。目前,已初步建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影响小的绿色工业体系,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壮大,打造了汽车、电子信息等10个千亿级工业产业,以柳州、南宁、贵港、桂林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初步形成;先后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6个、国家级绿色工厂45个、国家级绿色产品30种。 能源绿色转型明显加快。截至今年9月,广西境内电源装机总容量约5372万千瓦,其中水电、核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等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合计约3156万千瓦(比2016年增加1220万千瓦),占电源装机总装机容量比重的58.7%。 绿色发展永无止境。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八桂儿女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理念,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为子孙后代呵护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为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书写新的篇章。(记者 余 锋 骆万丽 吴丽萍 谭卓雯 陈 静 通讯员 张 雷 黄廷维) 数据来源: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制图:梁俊 数说亮点 第一 2021年前三季度,广西10个设区市跻身全国地表水水质较好前30名,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18个 广西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从2016年的0个增加到目前的18个,数量排名全国第一 13个 截至今年10月,广西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3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4个,数量位居全国西部地区前列 扫一扫,看《在推动绿色发展上不断迈出新步伐》视频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