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馅饼还是陷阱?擦亮双眼,远离代理退保退费诈骗

自去年以来,全额退保退息、代理维权、征信修复、债务减免等诈骗广告在网络视频平台和朋友圈大肆传播,“代理退保”“代理投诉”的骗局圈套屡见不鲜。“代理退保退费”的套路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出售“投诉技巧教程”收取手续费、咨询费等费用,二是打着“维权”的幌子获取消费者的信任,诱导受害人签订所谓的“代理维权协议”,并要求受害人提供保单、身份证号、银行卡、联系方式等涉及个人隐私的敏感信息。   

广西宝某公司教唆客户利用投诉的方式进行逃废债,并收取代理服务费同时以传销形式发展下线组织。2020年6月5日,警方联合工商执法人员前往广西宝某公司职场,将涉案人员带回执法部门实施调查审问,成功捣毁违法窝点。

反催收联盟和职业投诉等黑产中个扰乱正常金融秩序,不仅给消费者的隐私和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更影响到金融行业的繁荣稳定。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维护金融秩序,各地监管部门先后发布超过50次的风险提示。   

中国银保监会指出:坚决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加强 “反催枚联盟”等违法违规网络群组的治理。并提示广大消费者:一些个人或社会团体以牟利为目的,以怂服、诱导等手段让消费者委托其代理“全额退保”事宜,并以此收取消费者高额手城费,此类行为不仅扰乱保险市场正常经营秩序,而且最终损害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021年11月16日,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日前发布2021年第6期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依法理性维护自身权益,远离“代理退保”“代理维权”不法行为侵害,防范警惕风险。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提醒广大消费者要根据自身需求理性消费金融产品,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一是依法理性维护自身权益,防范非法代理维权侵害。消费者对金融产品或服务有疑问,应通过正规渠道提出合理诉求:可以直接与金融机构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通过行业纠纷调解组织化解,或向金融监管部门反映,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正常渠道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不轻信“代理维权”“代理退保”的虚假承诺,拒绝参与违背合同约定、提供虚假信息、编造事实的恶意投诉。  

二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当的金融产品或服务,勿受“退旧保新”“高收益”等说辞诱导。消费者要掌握一定的金融常识,了解金融产品或服务内容,根据自身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购买合适的产品,树立理性消费观念。比如,购买保险产品要符合自身风险保障需求和经济能力,使用信用卡或贷款类产品应考虑借贷成本和还款能力,投资理财产品应符合自身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  

三是防范非法代理维权给个人信息安全埋下隐患。消费者要注重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妥善保管重要身份信息、敏感金融信息。切勿将银行卡、身份证、保险合同等重要单证轻易转交他人,以免被恶意使用或非法买卖,给自身信息安全埋下隐患。如果发现合法权益受到不法行为侵害,应及时向监管部门或公安机关反映,保护自身权益。

平安普惠广西分公司作为地区小微信贷服务领军企业,积极响应上级监管单位号召,联动地区权威机构面向社会消费人群开展“平安守护者行动——维C计划”赋能消费者金融素养的提升。通过“线上+线下”双驱动模式,开展直播、云课堂、情景剧演播,线下深入小微集群、设点宣传“反诈、防诈”知识普及;通过一对一的宣传,让消费者更加关注网络诈骗的危害,提高防范意识。

平安普惠广西分公司自成立以来,已开展15场“消费者权益”守护活动,覆盖人数超5万人。通过将金融服务工作与网络信息安全守护工作进行紧密结合,从真正意义上提升全民反诈意识,有效地增强民众对金融诈骗风险的防范能力,为构建安全和谐金融环境贡献普惠力量,为小微企业主提供更安全、更有温度的金融服务。

平安普惠广西分公司温馨提示您: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网上转账谨慎核实

警惕退费虚假广告

依法合理维护权益

遭遇代理诈骗报警

(苏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