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在新时代的八桂大地上,壮乡儿女踔厉奋发、勇毅笃行,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
今日起,广西日报推出“我们的新时代”栏目,通过普通人的视角,讲述各行各业奋斗者自己的事和身边的事,展现他们扬帆起航、乘风破浪的拼搏精神,描绘壮乡儿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的动人图景,激励广大干部群众砥砺前行,凝聚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磅礴伟力,不断开创壮乡全面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敬请垂注。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周映 通讯员 骆远柱
“青年一代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方能不负韶光。”大学毕业后,韦春梅考入了广西水文水资源局,2011年开始从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等工作。“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韦春梅始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
多年来,她向水而行,用责任和担当守护着群众饮水安全,让青春在奉献中焕发绚丽光彩,成为广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中坚力量。
为实现贫困人口饮水安全精细化管理,精准施策,需要对全区106个县的贫困人口饮水安全状况进行核查整理,时间紧、任务重。韦春梅主动与自治区相关部门和各市县水利部门对接,连续加班近一个月,经常顾不上睡觉。“全身心投入工作,不分日夜、不知疲倦,我不敢辜负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韦春梅说。
经过不懈努力,全区待解决饮水问题的100多万贫困人口信息得以整理成册,具体到村到户到人,得到了自治区和水利部的充分肯定,作为典型经验推广。
在业内,韦春梅是出了名的“拼命三娘”,更是令人敬佩的“铺路人”。河池、百色地处大石山区和石漠化片区,自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薄弱,是饮水安全工作最难啃的“硬骨头”,每年建设任务占全区近一半。为了尽快了解全区饮水现状,她和同事们跑遍了全区54个脱贫攻坚县,多次翻山越岭到达未通路的村屯。每到一个地方,她最关心的总是“最难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饮水安全最薄弱的村屯在哪里”,及时与当地干部、技术人员仔细交流,全力指导,保障工作顺利推进。
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为主要人员,韦春梅参与制定了广西脱贫攻坚“有安全饮水”评价标准,通过了水利部、国务院扶贫办审核并予以备案,为广西脱贫摘帽饮水安全达标认定提供了依据。
“我家是这里最高的地方,做梦都想不到能通上自来水,真是感谢你们啊!”韦春梅到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镇白泥塘村调研回访时,长期受缺水困扰的群众紧紧拉住她的手,连声感谢。
在韦春梅的推动下,“十三五”以来,全区共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1.9万个,受益人口达1065万人,全面解决了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饮用水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因在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中表现优异,韦春梅获得自治区党委政府通令嘉奖,被评为自治区先进工作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水利部授予她“全国水利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水利部文明委将她评为第三届“最美水利人”;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