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红豆 > 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述评专题 > 时评速递 > 正文

【地评线】桂声网评:民族团结进步,八桂大地生机盎然

2022年05月20日 14:31 来源:广西新闻网 作者:方凤绿 编辑:陈艳华

“广西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要继续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字字千钧,是重托,也是期待。自古以来,广西各民族就有“同顶一片天,同耕一垌田,同饮一江水,同建一家园”的优良传统。在这片辽阔的八桂大地上,各族群众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结得了美满姻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在广西各族群众心中生根发芽。

民族团结的佳话更是不胜枚举。百色起义是党的历史上第一个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壮举,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政策和主张使各族人民心中燃起了希望、焕发出惊天动地的力量。八桂大地,见证了百色起义的惊天伟业和可歌可泣的革命精神。时光如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广西和祖国一道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守望相助,让民族团结之花更壮美。历史不会忘记,今年春节那场没有硝烟的百色抗疫战场上,在德保隆桑镇最偏僻的一个瑶族山村,80岁的瑶族老人韦美昌端坐在家门前,胸前戴着耀眼的党员徽章,带领身穿民族盛装的家人,等候医务人员进行核酸采样。平时只有盛大节日才着民族盛装的老人一家,那天却以这样朴素真诚的最高瑶族礼仪迎接外援医务人员。“我们是一家人,今天你帮我,明天我帮你。”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陈双村易地搬迁、互帮互助、共同致富的故事,为新时代广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写下了生动注脚。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广西有壮、汉、瑶、苗等12个世居民族和44个其他民族。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乡村振兴,让民族团结之果更丰硕。美好生活,既是家家户户的共同愿景,也在家家户户绽放的幸福笑脸中描摹成一幅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壮丽画卷。在东兴市江平镇京族三岛,当地不断挖掘文化特色,发展滨海旅游,做强边贸产业,村民们的生活越过越红火。在广西这片热土上,以12个世居民族为代表的各族人民生生不息,用勤劳、勇敢和智慧,浇灌出八桂大地的美丽富饶。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深入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实施强基固边、民生安边、产业兴边、开放睦边、生态护边、团结稳边“六大工程”,全区各族群众凝聚力和向心力显著增强。壮乡之美,不仅美在山山水水,还美在村村寨寨,美在团结和谐,美在业兴民富。

文化传承,让民族团结之树根深叶茂。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积极推动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创新交融,守护好各民族美好精神家园显得尤为重要。经过6年精心打造,“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已成为展现民族文化魅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盛会。目前,广西已有近两千个各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和上百个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还发布推行了广西新时代民族关系促进导则和评价指标,建设了七百余个“同心文化载体”,等等。无疑,这些措施将有力促进民族团结之树根深叶茂,万古长青。

团结固则百业兴。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为祖国守好南大门,这不仅仅是一份誓言,更是一份执着的信念。在广西边民群众的心中,爱国就是那一面面飘扬在家家户户屋顶的国旗,爱国就是如此朴素而具体。广西各族人民已将民族团结融进自己的血脉,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这就是民族团结进步这道靓丽的风景在八桂大地上生机盎然的秘诀所在。(方凤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