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陈思羽 实习生 熊荣航 李虹莹 剪辑:李林
9月21日,广西日报蹲点采访记者一行走进了广西南南铝加工航空交通铝合金新材料与应用研究院,这里可谓是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南铝加工)产业创新发展、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争先提速的核心引擎,也是企业能成为一家集研发、生产、经营为一体的先进制造企业之关键所在。
在该研究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室,航空航天材料研究所副所长韦修勋正指导几名90后“新手”用显微镜观察铝合金材料:“利用显微镜可以把材料组织放大上万倍,观察它的微观组织,从而调整材料的性能去适配不同的产品。”据了解,单是航空航天材料研究所技术人员全是硕士以上学历,博士就有4人。
目前,广西南南铝加工航空交通铝合金新材料与应用研究院下设航空航天材料研究所、船舶材料研究所、汽车材料研究所、IT半导体材料研究所等,它们分别对应研究铝合金应用业务领域,上百名高学历、高素质人才针对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创新开展前瞻性的铝合金新材料研发,对于助推我国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汽车、船舶以及3C泛半导体等重点领域关键材料实现自主可控具有重大意义。
“结合南南铝加工的人才优势和设备优势,我们突破一系列重大问题,解决了传统船用高镁铝合金高强度与耐腐蚀不可兼得行业技术难题,让企业成为了国内第一家开发出最新型的高强度船用5059和1561板材的铝加工企业,其产品通过船级社认证并实现批量供货。”船舶材料研究所副所长赵启忠无不自豪地向记者介绍道。
如今,在研究院里,以师徒结对传帮带、以老带新共成长的工作方式和团队建设模式逐步成熟,为南南铝加工的高质量发展构建起了一支高素质、有活力的青年人才梯队,而且也能让这些人才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充分发挥其所能。在IT半导体材料研究所,副所长莫灼强带领着所里的青年团队成功在国内率先开发出半导体级6061铝合金新材料,解决了国产6061氧化膜耐蚀性能差、耐击穿电压低的行业难题,材料已通过国内半导体设备头部企业的准入认证并实现量产,实现了我国半导体产业核心设备用铝合金材料的自主可控,今年上半年该材料已出货千余吨。“我们尽可能为青年人才提供各类成长平台和培训,助力青年人才快速成长。我们成立了任务型团队,设定目标任务,激励青年人才勇于创新,争创更大的成绩,在完成目标任务的过程中历练自己,实现人生价值。”莫灼强说。
作为南南铝加工的首席科学家,已经77岁的张新明教授见证了企业12年来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以其50多年在铝材料方面的理论研究沉淀为基础,带领百余名硕博士,共同推进铝新材料的研发应用。他欣慰地说:“看到南南铝加工的技术人才队伍逐步成长起来,企业也发展得越来越好,实现了很多技术突破,坚定不移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持续在关键材料‘卡脖子’环节下了不少功夫,在一些应用领域成为了国内第一、世界一流。”
当前,南南铝加工正在通过张新明教授带领的研发团队,充分发挥南南铝加工航空交通铝合金新材料与应用研究院的科研优势,为企业发展打造出一支强有力的以研发引领业务发展的创新人才队伍,把企业的研发制造能力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紧密结合,让人才在良好的平台发挥价值。(文:沈程 乔晓莹 视频:陈思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