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辐射环境监督管理站
基地概况
广西核与辐射科普基地荣获生态环境部与科学技术部联合颁发的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中国科协命名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认定的自治区生态环境科普基地和自治区生态环境教育基地,同时被列入广西南宁市中小学校外核科普教育推荐活动开展单位,成为广西乃至全国生态环境系统科普基地的成功范例。包括科普展厅、影视报告厅、科普走廊、科普花园、放射性分析实验室、防城港前沿站及辐射监测自动站等部分。其中,多功能报告厅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科普展厅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包括辐射与安全、辐射防护、核技术应用、魅力核电、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模型展区、互动区。展厅通过视频、动画、展板、实物、模型、资料等方式向公众普及核与辐射基础知识。放射性分析实验室面积近6000平方米,前沿站实验室面积约3800平方米。目前拥有专职讲解员16名,均含有专业知识背景。
基地特色及成效介绍
多年来,广西核与辐射科普教育基地以开展核与辐射科普教育为目标,大力弘扬“两弹一星”元勋科学家精神,讲好核科普故事、传承“科技强国、科普惠民”主题为特色,着力构建核与辐射科普宣传、信息公开、公众参与、舆情应对、教育培训“五位一体”的核与辐射科普宣教理念,凸显核与辐射专业特殊性,及时普及“华龙一号”、各类核能核技术应用等重大科技成果,加强科研诚信和科技伦理建设,展示科技界优秀典型、生动实践和成就经验。
借助“青少年研学项目”、“科普研学”等科普计划,培育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科学思维和工程思维,宣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意义,涵养优良学风,引入以“青少年群体为先锋”、“分类分群体普及”模式,针对不同人群,提供不同讲解服务,满足个性化求知需求,特点突出,特色鲜明,呈现出生机勃发的旺盛生命力。其鲜明特点,一是以树立宗旨意识为核心的核与辐射科普研学设计,具有填补业界科普空白的原创性;二是以传播“两弹一星精神”为要旨的科普研学布局,具有精神层面上的高内涵性;三是按照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联合南宁市各中小学校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科学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科学家精神的体验,带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四是通过从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情现状教育,突出祖国悠久历史和现代化建设成就,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增强对坚定“四个自信”的理解与认同;五是把分课堂设在广西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科普展厅与放射性分析实验室的教学形式,具有体验式教学的鲜活性和震撼力。
同时,自治区辐射站近年通过线上线下开展的70场活动受众近2万人,结合推送多名优秀讲解员参加国家级、省部级与市厅级各类讲解大赛及广西核与辐射科普教育基地获得的共计23项荣誉,持续打造走出广西、走向全国的核与辐射科普闪亮名片。

广西核与辐射科普展厅。

讲解员在与学生进行互动。

魅力核电展区。

实验室分析教学。

辐射环境自动监测子站教学。
年度典型活动案例
2022年4月15日是第七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紧紧围绕“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感悟新时代国家安全成就,充分运用自治区核安全工作协调机制的作用,联合自治区党委国安办、自治区安全厅、自治区地矿局等多家单位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整合各单位的宣传资源,统筹开展核安全宣传工作,拓展核安全宣传的广度和深度,系列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是积极参加“我和新时代国家安全”宣讲活动。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积极组织选派优秀讲解员参加“我和新时代国家安全”宣讲活动,紧紧围绕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主题,结合广西核安全与应急工作情况,精心制作宣讲视频,图文并茂、绘声绘色,系统讲述生态环境部门维护核安全的责任担当和感人事迹,介绍广西在核安全领域化解重大风险、维护和保障国家总体安全的经验做法,展现近年来广西核安全事业取得的成绩。目前,相关宣讲视频已通过自治区党委国安办审核、评选,获推荐报送中央国安办。
二是开展核安全知识网络有奖问答。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在厅微信公众号开设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核安全知识有奖问答专栏,活动时间从2022年4月2日持续至4月18日,1000多名公众参与了在线答题。答题题目通俗易懂,将国家安全、核安全与生活中的核与辐射小知识紧密融合,让广大群众在轻松活泼的活动过程中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加深对核安全的理解,有效扩大了国家安全和核安全的宣传范围。
三是党建引领深入推进核安全宣传。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自治区生态环境厅、防城港市生态环境局等机关和直属单位党支部,以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为契机,将党建和核安全业务深入融合、共同促进,走进防城港市港口区沙潭江街道办和平社区、中国十九冶集团(防城港)设备结构有限公司等基层单位,向当地社区干部、群众和企业员工派发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等宣传资料,播放《安全利用核能,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宣传视频,布设国家安全、核安全、核与辐射科普、核能知识等主题宣传展板,聚焦群众关注热点,进行答疑解惑,让“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不断深入人心。
四是培育和传播核安全文化。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图书馆是文化引领的重要阵地,也是向广大公众传播国家安全和核安全的重要宣传场所。4月16日,自治区生态环境厅、防城港市生态环境局和防城港核电公司,在防城港市图书馆开展“书”送安全核与辐射科普书籍捐赠活动,共计向该馆捐赠核与辐射相关图书100多册,不仅丰富了图书馆在核安全、核能、核技术利用等方面的馆藏内容,也为读者了解新时代国家安全、核安全、核科技等相关知识提供了丰富的选择,在培育和传播核安全文化、增强公众安全感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五是广泛利用媒体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制作了《安全利用核能,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视频,通过卡通动画形象,生动介绍了核能的优势和核安全工作要求,引导公众主动下载观看视频,并在微信等网络平台进行转发,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此次活动紧贴人民对“更有保障的安全感”需求,采用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核与辐射基础知识,解答百姓生活中关于核与辐射的疑惑,宣传新时代国家安全及核安全取得的成就,充分激发民众理解核安全、自觉维护国家安全,营造全民共筑安全屏障的良好氛围,为促进广西核与辐射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