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柳州市科协
基地概况
柳州科技馆是以科技展览教育为主,以科普实践活动、科技竞赛和科技培训为辅,集科技博物、科技展示与实验、研究与发掘、培训与教育于一体,向公众展示科普知识和现代科技发展成果的重要阵地。在柳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下,新馆项目于2017年启动建设,经过试运行和整改,于2020年12月31日正式开馆。新馆为大型综合性智慧场馆,采用设计、布展、展品一体化建设模式,全方位展示了智能时代特征、柳州地域特色、科技文化内涵,实现了布展环境与展示效果的完美融合,在全国科技馆中处于一流水平。
基地特色及成效介绍
柳州科技馆建筑面积约为32000㎡,展教面积约为18000㎡。是一座具有时代特征、柳州特色的特大型科普教育智慧场馆。场馆以“科学之歌·梦想的翅膀”为主题,设有7大主题展厅,共有展品357件(套),展品具有前沿性、互动性、原创性等特点。全馆展品互动率高达90%,其中国内前沿科技融合展品35件,全方位展示了智能时代特征、柳州地域特色、科技文化内涵,在全国科技馆中处于一流水平。
柳州科技馆1至4层为常设展厅,设“萌动的序曲”“家园协奏曲”“宇宙的回声”“经典的旋律”“生命的咏叹”“唱响新未来”等6大主题展厅,通过柳州“山水城”元素、生态环境、地质灾害、基础学科、生命的诞生、身体内部的秘密、产业之路、未来体验等内容,全方位打造区内领先、国内一流的大型综合性科普教育智慧场馆。
5层“探创空间”工作室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搭建学习教育、实践体验、锻炼感悟等多种形式的科技教育平台。涵盖天文、无人机、趣味实验、科学影像、食品安全等多元领域,使青少年在科技活动中学会探究、合作,增强创新创造能力。
7层气象科普展厅内设有观测区、预报服务区、防灾减灾区和互动体验区,展示了各天文气象知识的原理,通过天文气象展区,了解柳州历年的气象数据和各类气象灾害,同时掌握相应的应急避险知识。
自2020年7月试运行起至今,柳州科技馆共接待群众超47万人次,接待团体约300个,打造“科创筑梦·助力双减”研学实践教育品牌,开发深度看展品研学课程25个,科学实验秀9个,主题讲解路线3条,开展研学活动139次,普惠学生超6.3万人次;依托科技馆科普阵地,结合“我们的节日”“全国防灾减灾日”等时间节点,开展“筑梦冬奥 一起向未来”“筑梦航天 一起向未来”“少年儿童心向党”“科技列车”等一系列线上线下多元化、互动性强、公众参与度高的主题活动共46场,参与人数约6.6万人次。
2021年12月16日柳州科技馆获“2021年度国家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2022年3月30日获“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22年4月25日获“‘科创筑梦’助力‘双减’科普行动”试点单位;在第二届“广西壮族自治区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科技馆辅导员获一等奖1名、优秀奖2名,柳州科技馆获“优秀组织单位奖”,代表广西参加“第六届全国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获全国3等奖;参加“第七届全国科技馆辅导员大赛全国总决赛”,获优秀组织奖,其中,科学实验赛、其他科学表演赛均获全国3等奖,同时,科学实验《马德堡新传》获最佳创意奖。
年度典型活动案例
柳州科技馆天文气象主题系列活动
柳州科技馆天文气象展厅占地面积746㎡,共有19件展品。展厅内设观测区、预报服务区、防灾减灾区和互动体验区,展示了各天文气象知识的原理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馆内拥有一台口径为600毫米固定式天文望远镜,该望远镜已达到天文台级别,可以通过专业控制软件自动寻找及跟踪天体,同时进行高倍率天体观测及实时天体画面投影。馆内天文工作室还拥有多台移动式天文望远镜,可根据不同天体观测需求进行灵活变换。
结合天文气象展区展品展项和设备配置,柳州科技馆持续推出“气象小主播”、“奇妙观星夜”、“路边天文夜”等一系列精品主题活动,给全市青少年提供了一个了解天文、了解气象的科普平台,普及星空文化。结合“世界气象日”、“中秋节”等时间节点,开展“从科普视角看气象”、“吾心自有光明月”等天文主题活动,满足市民对浩瀚无垠的宇宙憧憬和向往;同时,利用柳州科技馆抖音号、视频号,开展“超级月亮!超级直播!”、“土星冲日”、“木星冲日”等线上天文观测活动,并在活动中,得到了《人民日报》《新华社》《人民网》《深圳市国家天文台》等主流媒体现场直播连线,每场活动参与人数均超百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2022年,柳州科技馆天文科普文章《日面摄影快速入门》在《中国国家天文》杂志四月刊进行刊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