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新春走基层丨喜庆丰年

桂林荔浦市 

土味年货带旺村民日子

近日,记者来到荔浦市修仁镇芳明洗果场,看到一筐筐色泽鲜艳的沙糖桔、转动不停的选果机、忙碌的工人、一辆辆等待装水果的大货车、一批指挥装货的客商,呈现出沙糖桔销售一派火爆的景象。洗果场负责人罗芳明告诉记者,目前,四川、贵州、浙江、云南、新疆等地的客商纷纷来电话订购荔浦沙糖桔,每天至少要往外运输5万多公斤。

今年荔浦市种植沙糖桔超过30万亩,产量70.3万吨,产值达19.9亿元。为促进沙糖桔健康发展,荔浦市每年投入3000万元财政专项基金扶持农业产业发展,荔浦沙糖桔获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目前全市13个乡镇的洗果场合作社都已开足马力忙着清洗包装沙糖桔。

而在双江镇永福村古崩屯,村民们正在忙着打粉、勾芡、和面、踩缸、滤木薯粉条、煮粉,忙得不亦乐乎,作坊里晶莹剔透、柔韧的木薯粉条整齐摆放,空气里弥漫着木薯粉条特有的年味。

村民潘兴安告诉记者,他家每年种植的近200担木薯都用来制作木薯粉条,可加工制作出近1500公斤木薯粉条,按市场价26元/公斤计算,光是木薯粉条制作一项,一年收入超过3万元。目前,荔浦市双江镇有约60家手工木薯粉条加工作坊,年产木薯粉条近6万公斤,产值达150多万元。


钦州市灵山县

新年早春茶抢“鲜”开采

1月25日,灵山县早春茶抢“鲜”开采。在灵山县陆屋镇的有机茶叶种植示范基地里,一垄垄茶树已吐露新芽,200多名采茶工人身挎茶篓,将嫩绿新芽采摘下来,投进茶篓里。

茶农忙着采摘早春茶,茶企也在加紧春茶生产。在广西茗桂茶业有限公司的茶叶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忙着制作今年的第一批新茶。该公司总经理张廷猛告诉记者,今年气温回暖,寒冷天气少,早春茶开采时间提前了10天左右,公司也在春节就开工生产,茶叶品质有保证,产销也不愁。

灵山县茶叶种植历史悠久,是“中国名茶之乡”。近年来,该县将茶产业作为富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还建立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茶叶创新团队钦州综合试验站,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推动茶叶加工机械化,全县120多个茶厂全部实现名优茶加工机械化。目前,该县茶叶种植面积7.65万亩,产值7.32亿元,茶叶产量、产值位居全区第三位,从业人员达10万余人,人均年收入2.5万元。

灵山县委副书记冯远波介绍,预计在立春前后,春茶采摘将进入高潮期,今年春茶产量有望达800吨,产值达1.6亿元以上。


崇左市扶绥县

柊叶走出“深闺”变“金叶”

葱绿的柊叶丛中,随着几位手握镰刀的村民手臂晃动,不一会儿,地上堆积起几堆柊叶。柊叶层层叠叠,芳香四溢。春节期间,在扶绥县中东镇维旧村,记者看到不少村民正忙着采摘柊叶,再打包成捆装车外运销售。

柊叶俗称“粽叶”,是两广地区包粽子的必备材料之一。维旧村种植柊叶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得益于良好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当地种植的柊叶叶片厚大、韧性好、久煮不烂,深受两广群众的喜爱。

“目前全村共种植柊叶约1500亩,每年能为村民带来超100万元收入。”维旧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周海明告诉记者,柊叶是一年多生的草本植物,种植难度不高,也不需要特别打理,非常节省人力及时间成本,由于销路好,给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随着当地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发展,养在深山无人知晓的柊叶,才得以走出‘深闺’,变成村民增收致富的‘金叶’。”周海明说,接下来,将继续扩大柊叶种植面积,同时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好林下特色产业,提高林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