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下午,伴随着一声长鸣,满载着陶瓷、大米、白砂糖的铁海联运班列从广西钦州港东站出发,开往四川成都城厢站。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开行6年来,从最初只有北部湾—重庆1条班列线路,发展到如今常态化开行北部湾港—重庆、四川、云南、贵州、河南、桂东和桂北等7条线路,集装箱运量实现逐年跨越式增长。

铁海联运班列发车,开往四川成都城厢站。央广网记者 黄月芬 摄
当天下午,“东盟伙伴”看中国式现代化媒体团来到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观看铁海联运班列从远程自动化龙门吊装货物到发车的全过程,了解钦州港海铁联运班列运行情况及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情况。钦州港“下船即上车,下车即上船”的海铁联运无缝衔接模式让媒体团成员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东盟媒体记者用手机记录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运转情况。央广网记者 黄月芬 摄
“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是中国铁路第一家实现远程自动化装卸作业的铁路场站。场站配置的6台龙门吊从起升到走行、堆场内箱位整理等全是自动化作业。与实现远程自动化装卸作业前相比,作业效率提高了2倍以上。”中铁联集广西公司技术部部长吴广东介绍。

远程自动化龙门吊在吊装货物。央广网记者 黄月芬 摄
广西是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正在加快打造中国与东盟时间最短、服务最好、效率最高、价格最优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在过去的6年时间里,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运输的集装箱运量保持高速增长,从2017年的3382标箱发展到2022年的75.6万标箱,增长223倍,成为助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驱动力。

国铁南宁局钦州港东站站长黄江南(左一)接受东盟媒体记者采访。央广网记者 黄月芬 摄
国铁南宁局钦州港东站站长黄江南介绍,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深度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海铁联运“最后一公里”破瓶颈标志性项目,是我国西部地区最近的出海门户,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重要枢纽节点作用。以重庆为例,货物搭乘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到广西钦州港出海,比经东部地区出海节省10天左右的时间,运输成本也大幅下降。
如今,柬埔寨大米;泰国香水椰、山竹;越南百香果、榴莲……越来越多的东盟国家农产品正在源源不断地通过陆海新通道进入中国市场,成为中国消费者餐桌上的“常客”。而中国的新能源、新材料等产品通过通关一体化模式向海关完成出口申报后,就可经铁路和海运的无缝衔接运往国外。
目前,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辐射范围已增至我国17省(区、市)共115个站点,货物流向通达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的393个港口。“随着一批西部陆海新通道重点项目陆续建成,未来西部陆海新通道能力将进一步提升,铁海联运班列规模将实现质量与数量双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必将成为国际物流的黄金通道。”黄江南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