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皆连
他突破一个个创新“无人区”,为中国桥梁建设创下多项“世界第一”,引领中国拱桥技术挺进世界前列。
他就是路桥工程专家,广西首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皆连。
1965年,郑皆连大学毕业后到广西工作,长期致力于大跨拱桥建造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向拱桥科研高峰一次次奋勇攀登。1968年,他首创我国双曲拱桥无支架施工方法,建成我国第一座无支架施工双曲拱桥——灵山三里江桥,解决了不立拱架修筑拱桥的难题,并迅速在全国推广,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开创了现代拱桥建设的新篇章。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参与修筑大桥40余座,当时广西七成公路大桥都采用了他的原创技术。2018年在设计建设广西平南三桥时,他带领研究团队提出了跨径560米钢管混凝土拱桥方案,并主动请缨担任大桥专家组组长,最终促成相关部门批准钢管混凝土拱桥方案,较设计单位推荐方案节省投资9000万元,每年节省100万元维护费。通过发明“地下连续墙+注水泥浆加固的卵石层”等关键技术,保证了平南三桥高质量建设,打造了世界瞩目的品质工程。
“我其实不是天才,是实践造就了我。”1999年底,58岁的郑皆连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他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国家专利优秀奖2项、李国豪桥梁原创技术奖及茅以升科学技术奖桥梁大奖,带领的大跨径拱桥研究团队2020年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牌,2022年获首届广西最高科学技术奖。
目前,80多岁的郑皆连仍然活跃在理论研究和工程技术攻关第一线,主持在建的天峨龙滩特大桥,有望成为世界上跨径最大的拱桥。
致敬词
跨山越河架飞虹
千沟万壑变通途
耄耋不改当年志
桥桥皆连幸福路
科研之道 其命维新
成功之道 惟精惟一
千锤百炼 拱桥名片
点击图片链接关注专题
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