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钦州日报关注丨世纪工程的“数” 说

新闻眼8月28日,钦州日报刊发文章《世纪工程的“数” 说》,全文如下:

8月的广西,惠风和畅,丹桂飘香。

平塘江口,舟楫往来;北部湾畔,千帆竞发,向海图强的浪潮奔腾不歇。

一年前,备受瞩目的世纪工程——平陆运河开工建设。

一年后,平陆运河“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山水间镌刻下众多载入史册的“闯关”印记。

一年四季风雨兼程,春夏秋冬沧桑巨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平陆运河再出发,劈波斩浪,奋楫争先……

158.9亿元——

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真金白银”为交通强国注入强劲动能

历史,由一段一段的航程连接而成。历史前进的步伐,总是因为一个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节点而昂扬激越。

平陆运河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和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标志性工程,是广西所盼、桂运所系,江海联运、山海协同的重大项目。项目始于南宁横州市西津库区平塘江口,经钦州灵山县陆屋镇沿钦江进入北部湾,全长134.2公里。平陆运河建成后将缩短西江中上游地区入海航程560公里以上,为长江减负、珠江减荷提供重要支撑,同时具备经济、社会、生态、开放等方面的综合效益。

建设平陆运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平陆运河建设,自治区层面制定了“1+5+1”文件,明确了重要目标、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平陆运河集团相应制定了“1+3+N”落实文件,钦州市各级各部门将平陆运河项目作为头等项目、头等大事、头号工程,齐心协力推动项目建设蹄疾步稳。

平陆运河起点西津库区的水面与入海口钦州港的海平面有65米左右落差,需要建设马道、企石、青年3个梯级枢纽,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是贯穿其中的高频词,一连串数字标注着施工的难度系数。

平陆运河全线工程土石方开挖总量3.39亿立方米。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三个三峡船闸的开挖量。当年修建红旗渠挖砌土石2225万立方米,如果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以绕赤道两圈。如此大规模的土石方如何处置,是世界性难题。

全长134.2公里的平陆运河,高大边坡数量众多,特别是马道枢纽2#边坡开挖高度达188米,是迄今为止广西在建最高边坡。而且这些高大边坡地层岩质松弱、地质条件较差,施工难度极大。

企石枢纽的上下游水位最大高差达27米,相当于九层楼的高度,船闸输水廊道众多,裂缝控制难度不小。

青年枢纽闸下与茅尾海直接贯通,海水上溯至青年库区,对钦江的生态系统和项目水工建筑物影响大,施工面临新考验……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通过技术创新、优化施工组织等,平陆运河项目团队迎面而来的难题逐一破解。

梳理平陆运河开工建设历程,许多重要节点,都在这一年。

2023年5月29日,青年枢纽完成首仓混凝土浇筑;

7月30日,马道枢纽完成首仓混凝土浇筑;

8月17日,平陆运河企石枢纽泄水闸首仓混凝土开始浇筑。

至此,标志着平陆运河三大枢纽全面进入主体结构施工新阶段。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自2022年8月28日平陆运河开工以来,广大参建单位坚持以最优的队伍、最严的标准和最智能的管理推进工程高质量建设,如火如荼的施工现场勾勒出“风雨无阻向前进”的现实图景。

“平陆运河始终坚持全生命周期动态设计理念,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文件采取5级审查制,审查过程聚集院士、教授等行业内顶尖专家,多角度、多方位、多级层把关,提高设计质量。”广西平陆运河建设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潘剑表示,对马道枢纽结构形式、青年枢纽防腐、高边坡等复杂工程贯彻动态设计理念,选派强劲设计代表团队直接驻扎一线,根据现场实际及时优化完善施工图设计,加强设计效果的跟踪评估。

咬定目标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截至8月25日,平陆运河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58.9亿元,其中,本年度累计完成投资122.27亿元,占年度投资任务的67.9%;累计完成土石方开挖5097.7万立方米,其中今年完成3319.7万立方米,“数”说着平陆运河的美好未来。

近10000人——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众人划桨开大船”,勠力同心推动世纪工程行稳致远

通江达海,向海图强。平陆运河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条江海联运的大运河,是充分释放“海”的潜力,激发“江”的活力,做足“边”的文章的重要载体。

马道枢纽通航建筑物为双线省水船闸,船闸有效尺度为300米×34米×8米,最大运行水头为29.64米,布置三级省水池。今年7月30日,随着布料机将第一车混凝土下料至平陆运河马道枢纽上游主导航墙,标志着世界在建最大内河省水船闸——平陆运河马道枢纽首仓船闸结构混凝土浇筑。马道枢纽建成后,年省水量约10.5亿立方米,可节省出1000万个家庭的用水。

“马道枢纽主要包括土石方开挖及边坡防护、船闸主体、泄洪道、引航道、靠船墩等工程,合同总额52.78亿元。其中,土石方开挖量约3398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量约347万立方米。”中交二航局平陆运河马道枢纽项目党支部书记、常务副经理黄海波表示,目前项目正在推进主体基坑的开挖和结构物浇筑,计划于10月份进行船闸主体结构施工。

按照“开挖一级、防护一级、绿化一级”的要求,马道枢纽通过土石方综合利用区和航道边坡复绿,实现绿色工程资源再利用。其中,利用25#土石方综合利用区场地布设大临设施,包括混凝土拌合站、数字化中心、钢筋模板加工厂、试验科研基地;建设打造将可容纳5000人居住生活的“平陆运河小镇”,配备警务室、医务室、理发店、超市饭店、巡回法庭、工人文化馆、体育场等设施;建设新时代产业工人教育培训中心,配套2座高标准大食堂,可容纳3000人同时就餐;其他土石方综合利用区与土地整治相结合,预计可新增旱地1803亩,产出耕地指标用于解决平陆运河项目占补平衡;在绿色建材资源化利用方面为附近地方砖厂提供优质土源,充分发挥土石方综合利用效益,平陆运河的溢出效应将不断显现。

企石枢纽是平陆运河第二座梯级枢纽,通航建筑物为双线省水船闸,船闸有效尺度为300米x34米x8米,最大运行水头为27米,布置三级省水池。针对该项目混凝土浇筑方量大、质量标准高、裂缝控制难度大等难题,企石枢纽建设了目前世界上单次拌合混凝土量最大的智慧拌合站——单日最高可生产1万余立方米的大型智慧拌合工厂,设置了国内领先的2×7立方米强制式拌合楼及预冷系统,实现混凝土自动化控制和全过程监控。

数字本身枯燥无味,但却掷地有声。如今,平陆运河全线施工人员近10000人。

生而逢盛世,奋斗正当时。平陆运河航道1标挖掘机手陈永春是其中一员。户籍横州市横州镇人的陈永春之前在广东务工。平陆运河开工建设后,而立之年的他凭借过硬的技术被招聘到家门口的平塘江口创业,天天开心地“挖呀挖呀挖”,每月收入1.2万元,被尊为“年轻的老师傅”,接受集中采访时笑得合不拢嘴。“好日子天天放在歌里过!”陈永春笑意盈盈地说。

无独有偶。灵山县旧州镇陆华村村民张美之前也在广东务工。2022年8月到平陆运河马道枢纽工地任班组长,忙得不亦乐乎,脸上始终写满微笑。“收入过万,离家又近,能赚钱还能照顾家庭,一举两得,平陆运河给我们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满。”张美表示。

广拓航路,向海图强,一串串闪光的数字镌刻下平陆运河广大建设者奋进的铿锵足音。

设备3300台(套)——

时来天地皆同力,国之重器“天鲸号”加持,“平陆战队”创造“平陆速度”

胸怀梦想的远征,从来不惧风雨兼程。

8月20日,我国自主建造的首艘超大型自航绞吸船“天鲸号”现身平陆运河项目航道15标入海口近海段,开足马力投入平陆运河建设施工,为项目建设按下“快建键”。

天鲸号是自航的绞吸式挖泥船,是中国吹沙填海的利器,由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投资并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德国VOSTA LMG公司进行设计,由招商局重工(深圳)有限公司建造的大型挖掘疏浚船,装机功率、疏浚能力均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

平陆运河入海口第15标段面临施工海域土质复杂、疏浚土运输距离长、工期紧等诸多挑战,“巨无霸”将发挥其“挖得快、排得远、效率高”的优势,一一攻克工程建设中的难点、堵点问题。

15标段是平陆运河主体工程的终端段,全长约22公里。施工内容包括疏浚工程、陆上土石方工程、护岸工程、环境保护工程、水土保持工程等。其中,钦州城区段疏浚工程量673.48万立方米,入海口近海段疏浚工程量649.66万立方米。

“‘天鲸号’绞刀功率高达4200千瓦,能够挖掘淤泥、黏土、实砂质土、砾石、中弱风化岩以及强风化岩;并且在对淤泥、细粉砂等常规泥质进行吹填时能以每小时4500立方米的速度将海沙、海水的混合物排放到最远6000米外,结合平陆运河实际土质,日均吹填土石方量可达2.5万立方米。”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项目总工程师岳文飞表示,“天鲸号”的加持,凭借其对硬质岩石强大的挖掘能力,将有效减少工程建设的海底爆破量,加上利用长距离输送环保施工工艺,减少抛泥加转吹造成的海域二次污染,将最大限度减少对作业区域海洋生物及运河两岸的堤防、岸坡稳定性的影响,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平陆运河项目全线开工后到位绞吸船、反铲挖泥船、挖掘机等大型机械设备多达3300台(套)。”广西平陆运河建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程耀飞介绍。

工贵其久,业贵其专。平陆运河项目坚持打造“优质工程、绿色工程、廉洁工程”为首要任务,秉持“作业零事故、人员零死亡、生态零破坏”的管理要求,大力提升施工机械化、智能化水平。青年枢纽创新研发出“智慧土石方工程管理平台”,建立车辆GPS监控模块,实现了车辆信息统计、车速监控、车辆轨迹,高施工效率和运输车辆安全管控量质齐升,“平陆战队”创下了单日土石方开挖25万立方米、运输超13000车次的“平陆速度”。

欲见山河千里秀,先保大地一寸土。按照“分类处置、变废为宝、一场一策、一地一策”原则,利用信息化平台加强土石方综合利用管控,全过程、全方位对土石方进行跟踪管理,推进土石方综合利用落实落地。

70项课题及专题研究——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中共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

平陆运河全境不仅是沿线群众“热恋的故乡”,也是大量动植物栖息的美丽家园。

“平陆运河以‘河畅、水清、鱼翔、岸绿、景美、低碳’为目标,全面实施自然岸线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沿河生态廊道,构建绿色和生态运河。”广西平陆运河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黎明镜表示,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运河将设置36个生态涵养区,为生物提供栖息环境;在运河越岭段建设中国首个跨运河的专用动物通道,并设置鱼类增殖站、鱼道,解决项目建设带来的动物生态阻隔问题;避让生态敏感区,强化生态多样性保护,减少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

初秋时节,记者在位于平陆运河青年枢纽采访,塔吊林立间,泄水闸左侧两块写着“鱼道”二字的标志牌映入眼帘。

“这是钦州人‘母亲河’钦江上的首条鱼道,预计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建成。”潘剑告诉记者,青年枢纽在设计阶段开展了鱼道模型试验研究,通过在现场采集物种,观测它的习性来指导设计。我们在青年枢纽的发电站下游设置了竖缝式鱼道和鳗鱼道两条鱼道,两条鱼道洄游的鱼将会在鱼道的“观察室”汇合,然后全部通过竖缝式鱼道洄游,在青年枢纽发电站上游155米处的鱼道出口游出。上述鱼道可以满足鲮鱼、赤眼鳟、河鲈鱼、合浦绒螯蟹和鳗鲡的洄游需求。

从青年枢纽沿钦江顺流而下,便可直达平陆运河航道入海口段。百米宽的钦江江面上机械轰鸣,挖泥船、抓斗船轮番上阵。远处入海口近海段,“天鲸号”绞刀潜入海中,飞速运转,将淤泥由泥泵输送到1200米以外的临时消纳场。与工地上的热火朝天形成对比的是,海边10万株红树林静静地生长,并未受到过多“惊扰”。

红树林,既可防风消浪,又能净化海水,还为鱼虾鸟类提供栖息之所,素有“海上森林”“海洋绿肺”“海洋卫士”之称。平陆运河入海口分布着大量红树林,在净化海水、保护海岸、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施工单位中交天津航道管理局有限公司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好红树林,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富民利民的生态建设之路,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绿色动能。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在航道开挖前,我们先对施工区域红树林附近软基进行波浪桩等加固,避免因航道开挖等造成岸坡坍塌,影响红树林生长。”中交天航局广西平陆运河航道15标项目经理赵海丰指着江岸边长达500米的橙色防污帘动情地说,这些防污帘可将施工区域和沿岸的红树林隔离开,通过它孔隙、自清洁材质,对施工产生的悬浮物进行最大程度的拦截,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红树林的影响。

纵观平陆运河全线,共建设动物专用通道桥梁、兼用通道桥梁各1座,设置鱼道、鱼类增殖站、36个生态涵养区,建设生态护岸、柔性护坡和生物多样性观测站,构筑起一道建设生态廊道。未来,还将启动三大枢纽绿电工程建设,谋划沿线清洁能源走廊布局,推动沿线内河港区建设绿色码头、推动新能源船舶示范应用等,“近零碳”运河呼之欲出。

根据平陆运河经济带各项规划成果,钦州市建立重大项目储备库,首批策划285个项目,总投资近3000亿元,包括,基础设施项目132个、产业项目95个、城乡建设项目39个、生态环保项目10个、配套功能项目9个。同时,坚持以点带面,重点实施推进智慧船舶产业园、平陆运河博物馆、龙门港生态旅游岛项目、龙湾生态智慧科创城、平陆灌区等10个左右先导项目,目前,先导项目规划等前期工作正有序推进,明年将陆续进入建设阶段。

一路披荆斩棘,一路凯歌行进。一连串的攻坚,一连串的率先,一连串的探索,创造了诸多的“运河范例”。“数”读平陆运河,处处都有动人的故事、感人的细节。蓝天白云下,全线开工的平陆运河建设现场气壮山河,一幅新时代“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壮美画卷徐徐铺展。

“平陆战队,召之即来、来之善战、战之必胜”“通江达海、整体规划、一次建成、系统运行”,他们在一往无前的奋斗中,把“不可能”变成“能”,通江达海的平陆运河一步步由“施工图”变“实景画”。

“我们项目团队正在构建‘数字孪生运河’,以数字化、智能化推进水运新基建,建成后可实现运河动态‘一图总览’、调度指挥‘一脑智控’、物流服务‘一键触达’,‘智慧运河’呼之欲出。”平陆运河广西院士工作站成立后,中国工程院院士胡亚安将与平陆运河集团在内河航道及枢纽工程建管养领域开展技术创新合作,将共同打造智慧内河航运“广西样板”。

春潮拍岸千帆进,逐浪前行海天阔。40个月后,平陆运河将以世纪工程的雄姿惊艳天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