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眼12月6日,当代广西网刊发《壮美广西·重大项目建设巡礼丨贵港新能源电动车产销两旺》,全文如下:
机器人电焊、管材加工精确度误差小于0.5毫米、36秒下线一辆整车……12月4日,“壮美广西·重大项目建设巡礼”主题采访活动采访团首站来到位于贵港市港北区的中国—东盟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智能工厂——广西绿源电动车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实地感受企业智能化生产的高效率。

广西绿源电动车有限公司电动车下线。记者 石钖 摄
当地政府提供的“妈妈式”服务,让绿源公司建设与发展驶入“快车道”。2021年9月公司正式进入生产,从奠基到投产仅用8个多月。今年年初,公司增加了两条生产线,急需大量工人,公司所在的贵港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直接到乡镇发放招聘传单,用大巴车从乡镇把有意向的人员直接接送到工厂门口来。短短三天时间,绿源公司就招到了约500名员工,确保了公司开足马力生产。

广西绿源电动车有限公司生产的电动车。 记者 石钖 摄
“我们是订单式生产,生产多少就销售多少,今年保底90万台电动车,挑战100万辆。”公司经理朱小兰信心十足地说,“广西绿源工厂截至11月30日,已经完成了85.8万辆的生产任务,比去年增长65%,产值达到了12.6亿元。明年我们的保底任务是130万台,挑战160万台。”

广西绿源电动车有限公司自动化设备随处可见。记者 石钖 摄
2015年,贵港市港北区规划建设了中国—东盟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近年来,基地利用园区已建成的30多万平方米工业标准厂房,累计引进了爱玛、台铃、绿源、立马、欧派、五星钻豹等行业排名前列的龙头企业入驻投产,已落户电动车企业100多家,形成了年产500万辆两轮电动车、50万辆三轮电动车、500万台(套)新能源电动车零部件的产能,产品涵盖了两轮、三轮、四轮整车及车架、电机、塑件、线束等零配件,本地配套率达80%。2022年,港北区新能源电动车产值增长99.3%,全产业链总产值超过210亿元。

广西绿源电动车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在装备电动车。记者 石钖 摄
近年来,贵港市紧抓“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战略发展机遇,连续6年组织电动车企业参加广西新能源汽车电动(三轮)车及零配件博览会,2021年起成功将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发展论坛纳入中国—东盟博览会常设性活动,并连续三年举办论坛。随着今年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启境外巡展,港北区新能源电动车亮相新加坡、菲律宾、老挝等国家,车企与印尼签署2万台新能源电动车定向采购合同。目前,港北区新能源电动车已出口至印度、泰国、荷兰、尼泊尔、秘鲁、哥斯达黎加和马达加斯加等多个国家。

广西绿源电动车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在装备电动车。记者 石钖 摄
贵港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韦景艺介绍,为加快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建设,园区对企业的政策实行一企一策,出台了地价、厂房建设补贴、物流补贴、人才补贴、装修补贴等优惠政策。同时从贵港市到港北区再到园区,都成立了电动车企业服务工作领导工作小组,安排人员一对一地对企业开展服务工作,及时解决企业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今年1—10月,中国—东盟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整车和零配件产量810.5462万台套,产值约35.7亿元。“今年1—10月,园区电动车整车的产量已经达到去年全年的水平,超过了170万辆。”韦景艺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