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眼12月5日,首届中国—东盟(南宁)文化月暨第十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在南宁开幕,吸引了众多业内大咖,名家荟萃,为南宁观众带来多场精彩的戏剧演出。12月6日,三位中国戏剧界最高奖项梅花奖得主苗洁、武凌云、欧凯明,就参加戏剧周的感受及中国戏剧文化传承方面的看法接受了采访。
视频拍摄:凌鹏 剪辑:王香菊
苗洁:戏剧周平台将中国故事传播到世界各地
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副院长苗洁老师因为与南宁艺术剧院的合作关系,已经第三次来南宁,但这是她首次参加中国—东盟戏剧周。在她的印象里,南宁是个非常美丽的城市,山清水秀、物产丰富,她坦言特别喜欢这个地方。
她认为,此次戏剧名家和青年名伶齐聚绿城, 中国—东盟戏剧周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搭建起来我们全国传统文化交流,包括世界文化交流的平台。作为一个戏曲演员和戏曲教育工作者,她表示非常珍惜这次来南宁的机会,能把晋剧的一些传统剧目,特色和风格展示在戏剧周的舞台上,同时也看到了全国的名家包括世界的很多有特色的艺术种类,是一次学习和交流的非常好的机会。
谈及戏剧事业的传承和创新上,她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其实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最有力的方向。在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上,首先要传播,其次是传承。中国的戏曲文化走到今天是一个不断与时俱进的过程,戏曲的创新非常重要,但是守正创新更重要,在守正的情况下,根据时代的发展,观众的需求再发展再创新。“通过这个平台给我们找到一个出口,让我们戏曲,能把自己的这种一悲一欢一抖袖,一叩一拜一回首、一生一世一瞬休的这种表达方式,通过我们这个平台传播到世界各地,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的中国故事就会讲遍全世界、红遍全世界。”苗洁说。
视频拍摄:凌鹏 剪辑:王香菊
武凌云:让青年人更喜欢传统文化 将晋剧带向东盟
国家一级演员、第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武凌云是中国—东盟戏剧周的常客,十届戏剧周,他已经参加五次了。他认为,每次和来自世界各地全国各地的同仁们在一块表演,是一个学习机会,演员们能看到对方的精彩,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推动。此次戏剧周他还带来《千秋关胜》的演出,“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山西的晋剧,我们把三国演义的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揉在一块去推动出去,让人们又知道山西的晋剧又知道三国演义的主题歌,希望年轻人能更多地喜欢上戏曲,如何让青年人更喜欢我们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戏曲演员应该更努力,让孩子们看好让他们爱上我们这个职业。”武凌云说道。
十年来,通过中国—东盟戏剧周两省戏曲文化的交流,如今他在广西邕剧院了收了徒弟,他希望能把山西的晋剧、山西的关公带到广西,也会把广西的邕剧粤剧桂剧引到山西,他认为,每一个剧种都有它的辛酸、都有它的精彩。希望下一届能办得更大,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放在世界的舞台上,让世界各族人民都能看到。
视频摄制:刘淦勇
欧凯明:期待通过每一代人的努力 粤剧越来越好
作为“广西仔”,两度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广州越剧院演员欧凯明称回到家乡非常高兴,非常激动,作为广西人非常自豪。
“这次来,我和我的徒弟带了一台折子戏《欧凯明好礼艺术专场》,我们粤剧需要发展,需要传承,这是我这次回来的最大的主题。”他坦言,只要有时间都想回来参加这个戏剧周。
他认为,此次中国—东盟戏剧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安排得非常好,剧目也非常精彩,能欣赏泰国、越南、缅甸、新加坡等东盟国家的节目,令人印象深刻。
谈及粤剧的发扬,他认为要给年轻人更多的舞台实践机会,还要守正创新,先把传统的东西学好,戏的节奏和样式要适合当代审美的要求。“我这十几年做了一些尝试,我们排一个戏要有一个定位,比如说之前我排的《刑场上的婚礼》就是一个革命题材,那你不能把它做得非常硬,不能叫吼喊口号,你要从音乐、舞美、灯光、表演的节奏各个方面要令年轻人走进剧场,让他们看得下去,而且看了以后会感动。”
谈及南宁,他认为南宁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的城市,粤剧文化也非常深,期待通过每一代人的努力,粤剧能够越来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