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共富路上追梦人丨余先禄:从贫困户到“余百万”

又到一年冬日暖阳,正是晒制陈皮的好时机。12月28日,行走在浦北县龙门镇各村屯,家家户户门口正晾晒着大红柑果皮,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余先禄正忙着打包晒干的大红柑果皮,身上的手机响了起来。他直起腰,擦把汗,接通电话:“好,没问题。明天可以装车。”挂断电话,余先禄对记者说:“现在我们的大红柑果皮不愁卖,都是收购商上门收购。”

余先禄是浦北县龙门镇江埠村委大群塘自然村屯的村民。初见余先禄,一身简单的衣服、黝黑的脸上挂着朴实的笑容,有些拘谨,很难把他与一个年收入超过100万元的种植户联系起来;也没有人会相信,数年前他的家庭还是一个只能勉强维持生计的贫困家庭。

2014年,余先禄家因学致贫,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人穷志不穷,余先禄暗暗发誓:“一定要改变贫困面貌,甩掉贫困户的‘帽子’。”

“我们这里祖祖辈辈都种大红柑果,所以我也想试试。”余先禄说。说干就干,2014年,他在申请政府补助后又借了4万元,种下了300棵大红柑果苗,也种下了希望,3年后果园第一批果丰收,晒干后的大红柑果皮卖得12万元,一双儿女也完成学业。2016年,他如愿摘掉了“贫困帽”。

种下大红柑果,更种出了好“钱”景。2016年,在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的帮助下,余先禄在大成镇承包了30亩地扩种大红柑,每天骑着摩托车风里来雨里去。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卖大红柑果皮收获54万元,他不仅还清了外债,还全款购置了一辆小轿车;2021年,余先禄的50多亩果园迎来大丰收,当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万元,他也成为村里人口中的“余百万”。

脱贫致富的余先禄,不忘拉上父老乡亲一把。如今,他不仅将种植规模扩大到了100亩,还帮助身边的人一起种植大红柑,免费教授他们种植技术。

“当年很多人帮过我,现在我也想去帮助他人,回报社会。”余先禄说。每年他的果园都会迎来慕名前来参观学习的果农,余先禄都会毫不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种植经验,带领大家一起增收致富。

点击下方图片链接

进入专题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