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合家欢到“返乡观影”“边游边看”,今年春节档备受关注,电影消费呈现新气象。灯塔专业版最新数据显示,龙年春节档电影消费,三四线城市十分活跃。业内人士认为,这个春节档不仅电影佳作多、人气旺,大量观众也随着春运客流“下沉”到二线及三四线城市。
春节档是中国电影市场最重要的档期之一。同时,作为节日话题,看电影和聊电影已然成为一项“新年俗”。在过去的几年里,返乡过节或假期出游者往往将电影作为消遣娱乐的重要形式之一。而在春节假期,人们除了共叙天伦,也有更多休闲时间,邀请家人和朋友一起去电影院观看新上映的影片,这也是增进亲情和友谊的大好机会。
这种消费趋势的出现,与电影产业的发展和文旅融合紧密相关。近年来,我国影院及银幕资源的“下沉”使得电影院覆盖到了更多的三四线城市,放映设备也得到了更新换代,能够更好满足春节档期的大容量需求。比如,阜阳万达影城的设计容量为“每日可接待观众上万人次”,成为观众的首选场所。多样化电影内容,以及与旅游景点、文化活动的结合,也为观众提供更便捷、多元化的观影体验,给电影产业带来了新的商业机会和市场潜力。
春节期间,我国数十亿人次的流动规模和各地兴起的“文旅热”,不仅为龙年春节档电影市场注入了新的动能,让一些三四线大城市,甚至中小城市异军突起,“红”了一把,还引发了对如何让电影市场的档期热点转化为长期热度的发展思考。事实上,让“档期热”变消费热,文旅产业是一个绝佳载体。当下,全国多地正依托“春运潮”,探索让旅游景区、主题公园等文化旅游场所与当地影院梦幻联动,引导观众在观影后赴取景地旅行,开展“微游”、旅拍等服务,进而带动文旅产业加速“跑”起来。这种文旅融合不仅提升了观影的价值和吸引力,也创造了更多的消费机会和收益来源。
随着越来越多的观众选择在返乡和旅行过程中观影,这些新情况给电影产业和相关服务提出了新要求。如何保证影院设施和服务的质量与需求的增长相匹配,如何加强影片的宣传和推广,使更多的优秀作品能够被观众所认知和选择,以及如何在保证票房增长的同时,维护影片质量和内容的多样性,都是亟待思考的问题。
对于一些三四线城市的影院来说,走红之后保持长“红”是一项尤为重要的工作。返乡观众和游客在追求影片内容高质量的同时,对影院设施、服务和多元化的观影体验有着更高的期待,包括舒适的座椅、良好的音效和视听设备、便捷的购票和取票方式、友好的服务态度以及更加丰富、均衡的电影资源。只有不断树立比较优势,将走红的票房延伸到服务体系升级上去,才能吸引更多观众并保持他们的忠诚度。
龙年春节档电影消费呈现的新气象,不会只是昙花一现。爱电影、爱生活,依然将是很多人在2024年的“主旋律”。而借助亿万返乡或出游观众,这一创新趋势所带来的盼望,会在新的一年转化为行业发展和文旅融合的动力源泉,带来新的市场机遇和增长潜力。(孔德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