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多地文旅部门披露,春节文旅市场供需两旺,接待游客人次远超2023年甚至2019年同期;海口海关共监管离岛免税销售金额24.89亿元,购物人数29.77万人次,人均消费8358元;全国电影票房80.16亿元,观影人次1.63亿,相比2023年春节假期分别增长18.47%和26.36%……
春节是拉动内需、激活消费潜力的重要节点。随着春节长假收官,各地各行业纷纷晒出“成绩单”,一串串喜人的数据反映了强劲有力的经济增长势头。这新年消费的“第一把火”,既展示着消费市场的旺盛活力,也彰显着中国经济的“热辣滚烫”。
消费,一头连着宏观经济,一头连着千家万户。如果说数据略显抽象,大多数人都不是特别敏感,但是透过景区的“人从众”模式,透过飞机票火车票的一票难求,透过宾馆酒店的预订爆满,透过商场超市的人头攒动,透过线上购物的热火朝天,每一个人都不难清晰地感知到,消费市场的火热蓬勃和中国经济的强劲脉动。
这个假期,消费为何如此之“火”?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正值春节假期,民众此前蓄积的消费潜力需要释放,而各地都在积极搭建消费场景,伴随着消费升级的趋势日益明显,在这些积极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春节消费市场没有不“火”的道理。不过,归根到底,这样的“火”,还是源于人们对于中国经济未来的信心,并在这个难得的春节长假里敢于花钱。大家或是出门旅游,或是回乡探亲,或是影院观影,或是置办年货……每一个人都在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欢度春节假期,每一个人都是活跃的消费主体,所有中国人共同奏出了消费增长的美好乐章。
为了燃旺新年消费“第一把火”,各地不遗余力地打造消费场景,从火到出圈的“尔滨”,到武汉园博园花灯会、天津水上公园“津彩大灯会”、南京秦淮河灯会,再到汕头英歌舞展演、洛阳河洛文化庙会、北京龙潭庙会,全国上下都铆足了一股劲,都在为刺激消费出实招。此外,新的消费模式也在不断出现并被接受。从越来越火爆的线上购物,到文旅融合等跨界消费场景广受追捧,从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增加消费宣传,到利用大数据精准赋能体验消费……因为“新鲜”,因为“尝鲜”,消费市场的后劲和潜力便始终不衰。
开局决定走向,起跑关乎全程。各地“飘红”的春节消费“成绩单”,既是消费数据的“开门红”,也是中国经济的“开门红”。开了好头,持续接力,让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季都精彩。可以相信,中国经济必将持续澎湃,在“开门红”之后,不断实现“全年红”的精彩。(高永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