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新闻网 > 首页栏目 > 滚动新闻 > 正文 |
我在南疆护界碑③丨德天瀑布景区的新“网红” |
2024年07月15日 08:00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编辑:柒几文,苏文清 |
|
新闻眼广西地处祖国“南大门”,在漫长的边境线上,矗立着一座座庄严而神圣的界碑。每一座界碑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是爱国主义的生动教材。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张冠年 周如雨 李 贤
硕龙边境派出所“德天女警先锋队”的民警为游客讲述界碑故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记者 徐天保 摄
硕龙边境派出所德天警务室的民警热心解答游客疑问。记者 徐天保 摄
硕龙边境派出所德天警务室的民警在开展巡逻。记者 徐天保 摄 7月8日上午,记者朝着位于大新县硕龙镇德天村德天屯的836(1)号界碑进发。 沿途,民宿、酒店、商铺不断显现,一辆辆旅游中巴疾驰而过。 “界碑就在德天跨国瀑布景区核心区!”大新县国防动员办公室主任何建昌说。 山岭郁郁葱葱,归春河奔流而来。激流从落差70余米的断崖飞泻而下,形成亚洲最大的跨国瀑布,水雾参天,摄人心魄。 836(1)号界碑前,游人络绎不绝,大家纷纷上前与界碑合影。除了瀑布,近年来,这里成了新的“网红”打卡地。 “这座界碑见证了中国与邻国的友好交往和历史变迁……”硕龙边境派出所“德天女警先锋队”民警杨欢,正和同事们给游客讲解界碑历史。 在家人、朋友眼中,杨欢在美景中工作,是件浪漫的事。但杨欢心知,自己肩负沉甸甸的责任。 界碑位置特殊。两国以河为界,水浅处易越过河界,要时刻提防各种违法违规行为。每天早上8时,杨欢背负4公斤警用装备,与同事们在景区执勤巡逻至晚上7时许。 夏日巡逻,警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脚底磨出水泡是常有的事,但累并快乐着。”杨欢说。 今年5月,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兵坐着轮椅来瞻仰界碑。杨欢同其家人,将老兵抬上27级台阶。来到界碑前,老兵深情凝望,举起微微颤抖的右手,庄严地向界碑敬礼。 “界碑是国家的象征,民族的尊严。老兵敬礼的那一刻,我们都被深深地感动了。”杨欢动情地说,“守护界碑,就是守护祖国,守护我们的幸福!” 下午3时,景区仍在客流高峰时段。界河上,几十艘竹排载满游客,穿梭往来。景区外,众多餐馆、民宿生意火爆。 边境平安,让抵边村屯的“旅游饭”吃得好、吃得香。2023年,德天屯集体企业旅游服务创收约2400万元。通过分红和劳务收入,村民人均月收入6000—8000元,屯里74户村民超2/3经营特色民宿,收入十分可观…… 村里生意旺了,外出打工的年轻人纷纷选择回乡就业、创业。“现在村里的姑娘都不想外嫁,招来很多上门女婿。”德天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麻成武介绍,2018年以来,德天屯新增边境人口85人,其中不乏大学生、退役军人。 在麻成武看来,这是好事。“年轻人越多,守边护边的堡垒才越牢固。” 麻成武还有另一个身份——护边员。平日,他也巡边护碑。他说,村里不仅组建了巡逻队,还将竹排等作为日常巡边工具。 “竹排是边境的流动哨所,村民就是水上‘哨兵’。”麻成武说。 夜幕降临,游客渐散,身着巡边服的麻成武和巡逻队继续巡逻。夜色下,他们的身影渐渐融入景区璀璨的灯火中…… 拍摄:徐天保 剪辑:柒几文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