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牛!广西老表闯新疆做牛生意

9月25日,记者随“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天山南北唱新歌”集中采访团,走进新疆伊宁县愉群翁回族乡的新疆创锦黄公农产品交易市场(黄公巴扎),牛羊的叫声,人们吆喝声、讨价声、欢笑声,此起彼伏。

黄公巴扎是新疆最大的活畜交易巴扎。目前,市场牛、马、羊等活畜最高日交易量达到2万头只,交易额达1.5亿元,带动2000余名各族群众就业。

各族农牧民在黄公巴扎交易。

“黄公巴扎的客商还有来自广西的。”创锦黄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蒲云告诉记者,有个广西老表常年在此买卖新疆褐牛。

在蒲云的带领下,穿过数十米的散牛交易区,他用手一指,“那个就是广西老表吴福常。”

见到吴福常时,他戴着一顶宽檐帽子,正坐在牛圈栏杆上,盯着散牛交易区涌动的牛群。他看中了一头牛,从栏杆跃下,穿过牛群,走到牛主人前询价。

广西老表吴福常(右二)在黄公巴扎。

"今天牛价太高了,到现在一头牛都还没成交。”几番打手谈价后,吴福常没出手。

“早上价格比较高,下午相对低些,等下午再看看。”对于牛肉价格的起伏,吴福常习以为常。

“今天牛价多少?”“散牛过磅价在20-22元/公斤,我的心里价位在18-19元/公斤。”吴福常说,临近国庆,牛肉消费市场火热,牛价也水涨船高。

趁着交易的间隙,吴福常告诉记者,他来自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今年42岁。来新疆黄公巴扎做生意两年多,大部分时间都在这买牛,一年最多回家三四次。

广西老表吴福常与牧民打手交易。

“为什么千里迢迢来到新疆?"

吴福常答道,家中有两个孩子正在读书,生活开支大,所以出来做生意。

在黄公巴扎做生意的人来自全国各地,有山东、河南、江浙一带、云贵、广西等地的客商,也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汉族等民族的农牧民。

“刚开始来的时候,我也很不习惯。这边的交易方式、语言都和我们广西不太一样。”吴福常告诉记者,以前他交易需要找牛经纪人,现在他自己能和牧民直接交易。“也算是融入这里了。”他说。

各族群众到黄公巴扎交易牲畜。

“散牛交易大多是估价买卖,这个很考验眼力,有时也会亏本。”吴福常说,多年的买牛经历,他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现在一眼看过去,牛的重量、价值能估个八九不离十。”

在谈话的间隙,一位回族牧民牵来一头褐牛。吴福常用手上的棍子拍拍牛,看了看,与牧民比划一番后,几声清脆的掌声响起,打手成交。

“刚才以6600元的价格,成交了一头牛。”吴福常告诉记者。

此时,一位卖西瓜的哈萨克族青年从旁边经过。吴福常叫停了他,拿出手机扫码,花了10块钱,买了5块西瓜,招呼身边的朋友一起分享。

各族群众到黄公巴扎交易牲畜。

黄公巴扎散牛交易。

“算是开门红了!”吴福常说,今天成交第一单,平时大家成交后,高兴了互相请吃西瓜是常有的事情。

“今天打算买多少头牛?”“20头左右。”

黄公巴扎每周一、三、五交易,其中周三的交易量最大,牛最多。“我每周都要买60头牛发回河池市场地。”吴福常告诉记者。

“我在这里收牛发回去,老家那边有人负责销售。”吴福常现在每年从黄公巴扎运回广西的褐牛超过3000头。

“购买牛之后,把牛中转到黄公巴扎的寄养区寄养。”吴福常说,凑够了40头就通过大车拉回广西,每车运费约3万元。

吴福常告诉记者,买牛都是现金交易,发一次货需要30万元左右的成本,“每头牛能挣个300元就很满足了。”

常年活跃在黄公巴扎,吴福常这位广西老表,在黄公巴扎闯出了名堂。

“吴福常这个广西老表可以的。”来自贵州贵定县的黄兴华,今年36岁,在黄公巴扎贩牛多年,他与吴福常打交道多,他们互相帮忙,共享交易信息。

“广西老表耿直诚信。”黄公巴扎回族牛经纪人马忠清说,他有多个广西合作伙伴,大家都是以诚相待,互相信任,“这么多年从来没有闹过矛盾,关系好得很!”

中午刚过,吴福常又以6100元和6800元的成交价格成交了两头牛。“离目标还差17头,我先去看牛了。”吴福常和记者挥手作别,一个转身又进到牛群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