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焦点 > 致敬2024八桂楷模 > 要闻聚焦 > 正文

弘扬榜样精神 凝聚奋进力量 | 2024年“八桂楷模”发布会侧记 (2)

2024年09月30日 08:51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作者:魏碧锋 陈可夫 顾醒航 编辑:刘晓彤

振兴八桂 挺膺担当

榜样如光,照亮前路。

发布会开始,大屏幕上画面流转,历届“八桂楷模”的形象和事迹呈现在观众面前。

他们挥洒汗水、忘我拼搏的先进事迹和不忘初心、勇担使命的崇高精神,如同闪光的路标,指引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向前。

一场“开盲盒”式的互动,吸引了全场观众的注意。

主持人打开盲盒,只见里面装着的,是池昭就进入玉柴工作后,最早参与研制的气道模具。

为了突破国外技术垄断,青年时期的池昭就每天埋头在钳工台上,连续十几个小时挫、销、磨、抛。

没有操作图纸、没有前人经验,他一件件手工打磨成型,再对比电脑平台上的参数,反复摸索、调整。

凭着啃硬骨头的劲,池昭就自学铸件、分模,自己画图纸,自主研发了气道模具。这,不仅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价格还比国际行情低80%。

几十年的钳工生涯,池昭就练就了一手绝活:将模具误差控制在0.005毫米以内的“航天精度”。

池昭就(左二)的两位徒弟展示“电钻剥生鸡蛋,壳破膜不破”绝招。

严师出高徒。发布会现场,池昭就的两位徒弟,现场展示了“电钻剥生鸡蛋,壳破膜不破”的绝活,震撼观众。

类似的传承故事,也在桂林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上演着。

从保护站建站、勘界、立碑,到升级成为自治区级和国家级保护区、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猫儿山三代护林人接力传承,守护漓江源头。

近年来,随着新一代护林人的加入,无人机低空遥感、云监测等新技术,为猫儿山提供更为全面的保护。

这是一份属于三代护林人的集体荣誉。时代在变,巡山护林的工具和技术也在变,不变的是护林人那一份守护绿水青山的担当。

“我们还把党建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引领老乡们办民宿、开展农家乐、养生态鱼和竹林鸡、种六峒茶等绿色产业,让老乡吃上生态旅游饭。”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党组书记、主任唐忠香说。

唐忠香(左二)向观众介绍猫儿山土特产。

“猫儿山保护区帮我们守住了绿水青山,其实就是守住了全村人的命脉!”桂林市兴安县华江瑶族乡高寨村副支书感慨道。

如果说猫儿山三代护林人守护的是绿水青山,中粮崇左糖业高端糖项目团队守护的就是我国的“糖罐子”。

尽管我国是产糖大国,却一直没有注射级药用蔗糖产品,需要靠国外进口填补市场需求。

注射级药用蔗糖是疫苗、抗体等生物医药产品的关键辅料,相关技术长期被国外垄断。

2021年3月,一支平均年龄 33岁的科研人员组成了中粮崇左糖业高端糖项目团队,立志要突破这一“卡脖子”难题。

中粮崇左糖业高端糖项目团队成员展示近年来研发的高端糖系列产品。

从食用糖到药用糖,虽然成分仅有毫厘之别,但中间需要跨越的技术难度犹如“改行”。

数不清的实验失败,数不清的不眠夜……2022年初,中粮崇左糖业研发的注射级药用蔗糖“小试产品”面世,指标与国际标准齐平。2023年,中粮崇左糖业就获得了中国第一个注射级蔗糖发明专利,启动国内第一条注射级蔗糖生产线建设。

中国不能自主生产“注射级蔗糖”的历史,从此改写。广西“甜蜜事业”再上新台阶。

同样在“甜蜜事业”上发光发热的,还有广西田东芒果试验站站长陆弟敏。

作为农民的儿子,陆弟敏一直希望通过科技的力量提高家乡老百姓的收入。

少年心中埋下梦想的种子,一路生花。

1993年,陆弟敏从广西农垦职工大学毕业,选择回到家乡,成为一名农技人员。

31年来,全县种芒果的村子,他一个不落都跑过;品种改良、选育组培、病害防治、保果高产,只要是芒果种植新技术,他样样精通,硬是把自己磨成了果农眼中的全能型“芒果专家”。

现在,田东县108个行政村,将近6万人靠种芒果发家致富,不少村子里都建起了崭新的“芒果楼”。

陆弟敏现场展示芒果嫁接技术。本文图片均为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梁凯昌 徐天保 摄

“乡亲们和我说,他们的日子比芒果还甜。”发布会上,陆弟敏自豪地说,“把我所学到的东西,用来造福造富地方的老百姓,这条路我永远走下去。”



上一页   下一页
第 [1] [2] [3] [4]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