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光辉历程启示之三: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

曾经一穷二白的大国,已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曾经积贫积弱的民族,迎来伟大复兴的胜利曙光。站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节点回望,从“现代化的迟到国”跃升为“世界现代化的增长极”,中华大地发生的历史巨变令我们无比自豪。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我们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前景。

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没有人会恩赐我们一个强大的中国。社会发展、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没有可以依赖的外部力量,没有可以照搬的外国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只能成为附庸。立足我国基本国情,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现代化道路,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是新中国成立75年来忠贞不渝的价值追求。一百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描绘了中国的现代化蓝图:建设160万公里公路、约16万公里铁路、3个世界级大海港、三峡大坝……这些在当时难以实现的宏大构想,如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顽强奋斗下,已然变成了看得见、摸得到的现实,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生动见证,成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鲜活写照。

青史如鉴。75年上下求索,跨越涉滩之险、克服爬坡之艰、挺过闯关之难,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启了一场亘古未有的伟大实践,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辉,照亮亿万人民最渴盼的幸福愿景。贯通历史、现在、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在我们党一百多年长期奋斗基础上,植根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具有用“中国办法”解决“中国难题”的鲜明特点和独特优势,用无可辩驳的事实检验和印证了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我们要更好读懂今天的中国、开创明天的中国,必须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在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中保持战略主动,把“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刻印在新征程上,为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让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得更稳、走得更好。

凯歌前行。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既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更是我们党和国家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经验。75年来,中国道路的每一步开拓,都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实践探索。前路漫漫,作为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不可能有风平浪静下的马到成功、鲜花掌声中的坐享其成。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要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我国的最大国情和最大实际,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无论前路千回百转,还是征程千辛万苦,都要坚持道不变、志不改,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清醒和定力,走好自己的路、迈好自己的步,让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步伐不可阻挡。

号角催征。只要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也无惧艰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举措。直面发展难题,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党的初心使命和国家的社会性质所决定的,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的必然要求。今天我们所处的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坚持从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我们创造了前无古人的发展成就,也能开拓出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在彩虹与风雨共生、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征程上,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从具体的国情出发,不能好高骛远、因循守旧。向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大步迈进,让一道道“无解题”得到破解、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把更多“当惊世界殊”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镌刻在江山壮丽、人民豪迈的巨变里,让新时代欣欣向荣的中国每一天都在书写奇迹、创造历史,用全体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打拼出一个更加国泰民安的中国、更加繁荣富强的中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