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焦点 > 尊宪崇法 > 法润少年 护航成长 > 正文

未成年人充值打赏,家长岂能置身事外

2024年10月24日 19:31 来源:广西新闻网 作者:书虫 编辑:季书弘 邓色迎

近年来,未成年人“打赏门”和冒用父母身份充值游戏币的事件屡见不鲜,但未能给某些家长敲响警钟,有些家长发现孩子上述行为后仍疏于监管,导致孩子再次做出上述行为。部分家长甚至认为,只要以“未成年人打赏、充值”为由向平台申请退款便可以挽回损失。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近日接连审理了两起涉及未成年人二次充值、打赏的案件,家长希望追回全额充值、打赏的诉求,均未获法院支持。(10月23日 法治日报)

如今,未成年人充值打赏现象屡见不鲜,可部分家长却抱有置身事外的错误观念,这不可取。未成年人处于身心发展特殊阶段,心智尚未成熟,易受网络诱惑而盲目充值打赏。此时,家长作为监护人责任重大。一方面,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引导。让孩子认识网络消费的合理性与后果,树立正确价值观和消费观。一次打赏退款后不能放松警惕,应持续关注孩子上网行为。另一方面,严格管理孩子上网时间和设备使用。合理安排上网时长,防止过度沉迷,妥善保管手机和支付密码等,避免孩子擅自打赏。从法律角度看,未成年人超年龄智力范围的充值打赏行为无效,但家长不能只依赖平台退款而不担责。若疏于监管,需自担过错责任。家长是孩子成长第一责任人,在充值打赏问题上绝不能置身事外。面对此问题,家长必须重视并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和监督孩子网络活动,注重事前预防。通过正确引导和严格管理,让孩子科学上网、理性消费,为其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和家庭氛围。只有家长切实承担责任,才能有效遏制未成年人充值打赏现象,让孩子在安全健康的网络世界中茁壮成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