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瑶民为何凿刻保留这两句红军标语?

“红军绝对保护傜民。”

“继续斗争,再寻光明。”

这是镌刻在龙胜各族自治县周家村红军岩上的两句标语。

1934年12月6日,红军第四师在泗水乡白面瑶寨前的龙舌岩召集1933年桂北瑶民起义的几个小头领及寨老座谈,了解少数民族的处境,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民族政策,鼓励支持少数民族群众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正义斗争,并在龙舌岩上写下了这两句标语,后由当地民众自发凿刻保留。

“傜”字让当地百姓看到了不一样。

红军第一次把千百年官府写的侮辱性反犬旁的“猺”变成了单人旁的“傜”,让瑶族同胞感受到红军把瑶民当人看,共产党是自己的组织;共产党许下“保护群众”的初心,承诺带领群众“再寻光明”的使命让瑶族同胞跟定了红军,跟定了共产党。红军长征过后,瑶民把龙舌岩改名为“光明岩”,后更改为“红军岩”。

红军在龙胜播撒下了民族团结的种子,在正确的民族政策和当地群众的拥护之下,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开出了灿烂的民族团结之花,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谐交融、不分彼此。

龙胜各族自治县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0%,“无山不瑶、无林不苗、无垌不侗、无水不壮”生动反映了龙胜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苗、瑶、侗、壮等民族的服饰、饮食、建筑、民俗等各具特色,其中,壮族干栏式建筑、北壮服饰、龙脊梯田造田技术、北壮二声部民歌、龙脊壮族稻作文化、龙脊水酒等先后被列入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近年来,龙胜多次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表彰。今年9月,龙胜村民潘保玉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

红军岩。记者 梁凯昌 摄

红军岩上的刻字:“红军绝对保护傜民”。记者 梁凯昌 摄

红军岩上的刻字:“继续斗争 再寻光明”。记者 梁凯昌 摄

在周家村红军长征步道旁,树立了讲述红军与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友好交往的塑像。记者 梁凯昌 摄

视频摄制:王希

点击下方图片链接进入专题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