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焦点 > 我的2024 > 热点聚焦 > 正文 |
我的2024丨83岁这年,我主持建造的大桥创世界纪录 |
2024年12月31日 08:20 来源:广西云-南国早报 编辑:徐世杰 |
|
新闻眼时代的背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组成。即将过去的2024年,很不平凡。时光隧道里,有着一个个坚定信心、勇毅前行的你。 讲述:中国工程院院士、广西大学博士生导师郑皆连 整理:广西云-南国早报记者蒋晓梅 2024年,我作为总设计师主持建造的天峨龙滩特大桥,经历了成功通车、地震考验和获国际大奖等重要时刻,这些也构成了我这一年最难忘的记忆。 2024年2月1日,大桥顺利通车。看着桥上南来北往的车流,我如释重负。设计初期,我提出的拱桥方案较斜拉桥方案,建设成本少1.25亿元,100年内的维护费少4亿元,具有巨大的经济优势,其刚度和美观性也是其他方案无法比拟的。
郑皆连在广西大学劝学岛内留影。记者 邹财麟 摄 之前,全世界跨径最大的拱桥是445米。选择拱桥方案,跨径将会达到600米,这相当于闯入了混凝土拱桥的禁区,是前所未有的挑战,风险巨大。我研究了近60年拱桥,完成过多座世界级排名的大跨径拱桥,在分析了600米混凝土拱桥的风险后,我有底气去完成这个挑战。历经43个月的施工,克服各种困难,大桥顺利通车。在我83岁这年,还能完成这样一座桥,我很开心。 然而,考验并未结束。通车14天后,离大桥10公里的地方发生4.4级地震。当时正值春运,每日桥上通行车辆达3万辆。大桥是否需要停运的难题,摆在我的面前。我凭借对施工过程的深入了解与数据支持,决定让大桥继续通行,同时密切监测大桥情况。最终,大桥安然无恙。 同年11月12日,在瑞士举行的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颁奖典礼上,天峨龙滩特大桥荣获“大型公路与铁路桥最高奖”。那一刻,我特别自豪,这不仅是对我和团队的肯定,更是对中国桥梁建筑技术的认可。 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我将继续致力于桥梁事业的研究与发展,撰写天峨龙滩特大桥120万字的总结以及我近60年从事拱桥事业的书籍,供后人参考。
报纸版面截图。
点击下方图片链接进入专题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