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们要在民族团结进步、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上走在前、作示范,积极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讲好各族人民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的鲜活故事,让民族团结佳话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建设多民族群众互嵌式社区,是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途径。“当前,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通过创新城市更新模式,精心打造民族互嵌式社区,能够促进各民族更为广泛深入地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民族团结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紧密相连。”桂林市兴进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罗欣委员建议,将互嵌理念融入城市规划,促进各民族在居住空间上相互交错融合、在就业机会上公平共享、在公共服务上均等覆盖等方面具体目标。
他呼吁,要保护民族特色建筑与街区,在城市更新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鲜明民族特色的建筑、街区设立专门的保护名录。在城市更新的建筑设计环节融入民族文化元素,譬如以民族文化为主题,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公园、广场等。
“把各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等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有力推动互嵌式社区建设。”防城港市上思县南屏瑶族乡中心小学副校长李叶双代表表示,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文化活动,可亲身体验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邀请民族团结模范到校开设讲座,分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故事。如此一来,既能丰富学生知识结构,又有力促进民族团结,为构建和谐互嵌式社区奠定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