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以文创产业助力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2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等六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明确要在创意设计、演出产业、音乐产业、美术产业、手工艺、数字文化、其他文化产业、文旅融合八个重点领域发力,赋能乡村振兴。边疆民族地区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乡土文化,大力发展文创产业,以创意设计整合赋能地方文化资源,对优化边疆民族地区乡村产业结构,提升乡村整体经济效益,助力乡村振兴具有积极意义。

推动民族文化传承发展

文创产业具有创新性、文化性、综合性等特点。边疆民族地区发展文创产业,重点在于深入挖掘独特而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包括传统手工艺、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历史文化遗产等,不断发现、探索和激活其价值,并将这些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市场价值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在此过程中实现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在挖掘保护传承中开展创意设计。对地方民俗文化、历史文化遗产进行调研,深入了解这些文化的起源、发展历程、文化内涵和特点。通过实地走访、访谈文化传承人和收集民俗故事等,深入理解当地文化的独特性,更好地为文创产品设计开发提供素材和灵感。在挖掘文化资源的同时注重保护和传承,包括采取措施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文化,防止文化资源的流失、走样和破坏。以广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织锦技艺”为例,当地设立非遗传承基地和技艺培训班,邀请传统技艺传承人进行指导教学,同时围绕壮锦进行创意设计,创作出符合当代人们审美、受市场青睐的文创产品,让传统工艺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融合创新提升地方文化影响力。在挖掘和保护文化资源的同时,也要注重融合创新,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时代感和地域特色的文创产品。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开发具有科技感和实用性的文创产品,如将数字化印刷技术应用在民族刺绣上,开发出兼具传统美学与现代实用性的文创产品。这些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文创产品成为连接国内外的桥梁,并以其独特的魅力让地方文化不断出圈。

促进多业态融合

文创产业具有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增强产品与消费者情感连接的功能。与农业、旅游业等融合,可以扩展农产品的市场范围,为农产品的创意焕新注入活力。应充分发挥文创产业的作用,积极探索“文化+旅游”“文化+农业”等多种业态融合模式,助力升级产业结构,壮大乡村产业经济,有效推动乡村振兴。

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在深入挖掘、精准定位地方特色的基础上,创新设计农业体验项目和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路线及文化体验活动,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并持续通过创意宣传和推广活动打造地方特色品牌,扩大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

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公共服务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公共服务对于提高乡村居民生活幸福感、获得感具有重要意义。文创产业将民俗文化和自然资源转化为更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公共文化产品,可以提升游客满意度,同时,也能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提高村民文化素养,有效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提供农业科技支持与服务。信息时代下的文创产业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文创产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文创产业可以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提升农业农村的科技水平。如在开发农文旅项目和产品的过程中,推动当地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智能环保设备,在有效降低项目开发和产品生产对环境负面影响的同时,也有助于提高项目和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减少资源浪费,增强产品竞争力;在相关农文旅项目中利用5G、AR、VR、物联网等新技术,为游客提供更贴身、沉浸式的服务等。同时,文创产业还可通过提供电商直播、网络销售等技术服务与市场营销支持,帮助农民解决生产销售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农民收益。

加强政策规划和配套支持

文创产业作为一种创新型经济形态,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存在缺乏系统规划、资源调配与产业需求不匹配以及创意设计人才短缺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文创产业的有效赋能。必须重视加强文创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规划和配套支持,打通产业发展的堵点和痛点。

加强政策规划。地方相关部门应以当地经济发展现状及农文旅资源等为依据,对资源承载力、环境容量等进行充分测算和考量,有针对性地制定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长期、总体规划,避免过度开发和无序开发,实现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协调共赢,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加强设施建设。应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投入,改善交通、通讯与电力等基础设施,提升乡村整体环境,为乡村发展文创产业提供必要的硬件保障。技术创新是推动文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应建立技术创新合作平台和文创产业数据库平台,通过文创IP开发与品牌统一运营,提升产品质量与附加值,推动乡村经济转型升级。

加强人才培养。文化创意设计人才是文创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大力加强专业文创人才的培养,构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在内的多层次文创人才培养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加强对社会大众的创新培训与教育,通过开展文化、艺术与科技等培训活动,提升居民文化素养与创新能力,提高社会的整体创意水平与市场意识,更好地促进文创产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广西艺术学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