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焦点 > 实干开新局 聚力促发展 > 聚焦 > 正文 |
广西深海管网项目盾构段掘进突破1000环大关 |
2025年04月04日 08:23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编辑:苏文清 |
|
新闻眼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新春伊始,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坚持“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擂响实干战鼓。广西云-广西日报开设“实干开新局 聚力促发展”专栏,聚焦全区各地各部门各行业,如何以“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为鲜明导向,奋力开创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新局面。敬请关注。 海上是枝繁叶茂的红树林,地下是“国之重器”——“龙腾号”盾构机在潜行掘进。3月31日,在北海市铁山港海底40米深处,国内超长穿海盾构隧道——广西深海管网项目盾构段掘进突破1000环大关。 “龙腾号”盾构机是全国首台8米级使用整体式箱涵的复合式泥水平衡盾构机,集机械、电气、液压、信息、传感、光学等尖端技术于一体,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重大技术装备,其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在穿越红树林敏感区域时,“龙腾号”盾构机不仅攻克了复杂海域施工难题,更通过多项创新技术实现了对沿线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主动保护。
广西深海管网项目在建隧道。记者 覃鸿图 通讯员 张振楠 摄 广西深海管网项目生产经理李平介绍,通过实时动态调控泥水仓压力,配合同步注浆技术,将地层扰动控制在毫米级,较传统工法沉降量降低超80%。同时,全封闭式泥浆循环系统实现了施工零外泄,避免了对红树林根系环境的化学污染。 此外,项目团队还对盾构机进行了针对性改造,采用智能泥浆处理系统,实行盾构渣土无害化处理,实现泥浆“零排放”。单公里施工碳排放较传统海底明挖法减少60%,该技术未来可推广至同类滨海工程。“数据显示,施工期间红树林区域底栖生物存活率保持在95%以上,潮汐通道畅通性未受影响。”广西深海管网项目区段长梁大黎说。 据悉,广西深海管网项目盾构区间全长5.003公里,下穿海域约3.3公里,是全国超长穿海盾构隧道管网项目。隧道管片总量3136环,目前已掘进突破1000环,相当于完成工程量的32%。建成后,将为广西向海经济发展示范园区——北海铁山港(临海)工业区、玉林龙潭产业园区等150余家企业解决污水处理达标后的排放难题,助力打造千亿级临港产业集群。 广西深海管网项目值班工程师俸树梁表示,这项“潜行”海底的智慧工程,既解决了临港工业区日均10万吨污水处理难题,又守住了57公顷红树林湿地生态红线,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