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焦点 >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 > 最新报道 > 正文 |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 I 岳喜瑞:在基层汲取向上生长的力量 |
2025年05月19日 17:49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编辑:李勤虹 |
|
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到驻村工作队员,再到驻村第一书记,来自云南的岳喜瑞,将青春镌刻在八桂大地上,并继续书写自己的奋斗故事。 2017年盛夏,当西部计划广西招募的消息在广西大学校园里传开时,法学专业毕业的岳喜瑞,决定报名参加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的扶贫志愿服务。他认为:“在基层经风雨、壮筋骨,才能汲取向上生长的力量。” 得知儿子的决定,父亲十分支持,母亲却满心担忧:“那里有没有通动车?你去了人生地不熟怎么办?”电话那头,母亲的声音带着哭腔。经过耐心劝说,母亲最终选择了理解与支持。 初到都安,岳喜瑞分配到脱贫攻坚指挥部,负责产业数据填报、核实等工作。加班至凌晨成为常态,但他从不喊累,每次与家人通话,也从不提及工作中的艰辛。 服务期间,岳喜瑞翻山越岭,鞋底磨穿三双,记满11本民情日记。 "我想要一盒彩笔""我想要一本书"……在特殊教育学校,岳喜瑞的笔记本上记满了每个孩子的喜好和心愿,并联络爱心企业与人士,只为点亮孩子们眼中的星光。当第160个心愿被爱心企业认领时,孩子们用歪扭的字迹在感谢卡上画下太阳,他突然读懂了"奉献"的意义——不是豪言壮语,而是把每个微小的期待捧在掌心当作珍宝般守护。 服务期满后,岳喜瑞面临人生的重要抉择。摆在他面前的两张准考证,一张是回到云南过上安稳日子,一张是继续留在广西挑战自我。 母亲在视频电话里期盼他回家,而岳喜瑞却早已对这片土地产生了深厚感情,舍不得离开。最终,岳喜瑞报考了百色市田林县,并安慰母亲:“这里离云南老家近。”父亲的一句“年轻人,就应该多出去闯”,给予了他坚定前行的力量。 2022年12月,田林县对部分脱贫村增派工作队员,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生力量。岳喜瑞第一时间报名,成为潞城瑶族乡渭祥村驻村工作队的一员。 在渭祥村走访中,岳喜瑞发现一脱贫户居住条件简陋,老人的床竟是由两张凳子和床板拼成,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这床睡不得,咱们得想办法。”岳喜瑞和队员立即行动,为老人送去一张新床。面对老人的推辞,他真诚地说:“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您安心用。”最终,老人被这份真诚打动,收下了这份温暖。
岳喜瑞帮助弄当村标屯监测户搬运糖料蔗。通讯员 谢祥香 供图 2023年5月,田林县选派新一轮驻村工作队。岳喜瑞再次主动请缨申请留队,随后到八渡瑶族乡弄当村担任第一书记。 弄当村素有养鸡传统,近半数家庭都从事养殖,并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岳喜瑞走访调研后,意识到扩大养殖规模是增加村民收入的关键。然而,村民们的担忧也十分现实:“岳书记,鸡养得再好,运不出去也是白搭。”面对产业发展的困境,岳喜瑞没有退缩,而是坚定地表示:“困难是暂时的,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为解决交通难题,岳喜瑞积极申请粤桂协作资金修建产业路。开工那天,挖掘机的轰鸣声打破了山谷的沉寂。 “岳书记,我这7000羽鸡能卖三万块!孩子的大学学费有着落了!”当收购商的货车开到村口时,村民李阿信红着眼眶感慨:“以前鸡死在山里都没人知道,现在路通了,日子真的有盼头。” 村民农林每次见到岳喜瑞,都热情地拉着他唠家常:“岳书记,多亏了你,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了!”这句朴实的话语,是对他工作最大的肯定。 驻村期间,岳喜瑞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鸡苗存活率提高15%”“标屯甘蔗扩种300亩”“新建饮水工程惠及217户”……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个与村民促膝长谈的夜晚,是烈日下丈量土地的脚印,更是一个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生动写照。 在基层奋斗的八年里,岳喜瑞不仅提升了个人综合协调、应急处置等能力,在农业发展、基层治理和促进群众增收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还收获了真挚的友谊与美好的爱情。 “这里,已经成为我的家。”岳喜瑞说,如今,他已将自己融入这片土地,成为与它共生的追光者,并用满腔热忱与青春力量,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绽放出最温暖的光芒。
岳喜瑞在农家书屋开展“书香润暑期 亲子共阅读”志愿服务活动。通讯员 谢祥香 供图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