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焦点 > 弄潮吧!民营经济 > 企业探访 > 正文

“弄潮吧!民营经济·企业探访”⑤|金福农业:企业盈利与百姓增收同行

2025年06月15日 19:37 来源: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 记者 岑琴 编辑:黎莹莹 朱慧琳

探访广西连片种植面积最大的红心火龙果标准化种植基地——广西金福农业有限公司。广西云-广西日报见习记者 凌鹏 摄

6月13日,记者驱车前往隆安县丁当镇保湾村。沿着蜿蜒的水泥小路盘山而上,漫山遍野的火龙果树如绿色海洋般铺展开来,蔚为壮观。

这里是广西连片种植面积最大的红心火龙果标准化种植基地,由广西金福农业有限公司(简称金福农业)打造。种植面积达5500亩,年产鲜果2.2万吨,年产值可达1.1亿元。

作为一家集火龙果种植、农副产品销售、农业技术咨询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企业,金福农业获得全国首批生态农场、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全国光彩事业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级荣誉。

“来自山东的订单已经在催着我们发货了。”一大清早,金福农业总裁苏秀清就忙开了。

她在公司用工群发布通知,很快,基地周边数十位村民骑着电动车赶过来。大家三五成组,在流水线上熟练操作起来:套袋、装果、平整、贴标签……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一箱箱火龙果很快完成打包。

接到火龙果订单,工人们正在抓紧打包火龙果发货。广西云-广西日报见习记者 凌鹏 摄

将打包好的火龙果放入冷库预冷处理,保证果的品质的同时,能更好降低冷链物流损耗。广西云-广西日报见习记者 凌鹏 摄

这个基地构建了种植—生产—销售的全产业链,创造了众多长期固定岗和短期临时岗位。

果厂里,干活的女工居多。“我们干完活,就可以回去接送孩子,照顾老人。”一位女工告诉记者,以前她在外地打工,照顾不了家庭,现在家门口就业很方便,收入也不比外面差。

果厂外的管理田里,卢春弟正弯腰护理火龙果。因小儿麻痹致右腿残疾的他,早年外出打零工困难重重。他抱着忐忑的心情报名金福农业后,没想到不仅被录用,还一干就是10年。如今他与搭档共同管护10余亩火龙果田,月收入有3000元左右。“公司知道我行动不便,特意调整了做工时间。”卢春弟笑着说。稳定的工作,让他重拾自信。

种植户卢春弟正在播撒防止蜗牛的药物。虽然身患残疾,但是经过金福农业的培训学习,可以管理15亩火龙果地块。广西云-广西日报见习记者 凌鹏 摄

中午时分,气温急剧攀升,小组长韦炳和迅速掏出手机,一键开启喷淋系统。瞬间,果树上空飘起细密水雾,为燥热的果园带来丝丝凉意。

尽管天气炎热,但田间仍有不少村民在小心翼翼地为火龙果树断尾修枝。火龙果枝条脆弱,这一操作需要极高的专注力与技巧。“他们学会管护火龙果后,再去管护沃柑、柚子等果树都不在话下。”

在智慧农业技术系统的加持和村民们的悉心管护下,金福农业的火龙果凭借高品质在市场上声名远扬,“伊蜜” 系列果品畅销北京、上海、广州等高端市场,并成功出口荷兰、西班牙。

2017年,苏秀清来隆安县投资,目睹当地村民生活的实际,便决心为改善民生、推动乡村发展做点实事。经过不断摸索,金福农业的“五金”带农益农模式逐渐成型,也吸引了众多外出务工村民返乡就业、创业。

“五金”是啥?苏秀清掰着手指:一“金”是土地流转租金,二“金”是务工薪金。金福农业每年支付土地租金605万元,农户每户平均可得1.65万元;基地聘用固定和临时工,其中女性占比超70%,年付工资超1200万元,村民人均年工资收入2.38万元。

如果说前两金是常规操作,那么三“金”反包酬金与四“金”超产奖金,则更加激发了村民动力。金福农业将基地化整为零反向承包给农户管理,给他们支付管理报酬,并通过“基础产量+超额提成”机制,让农户将果树视为自家产业,主动跟技术人员学习技术,精细化管理,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第五“金”则是股金分红。周边村通过合作社将财政扶持资金与企业合作,共享发展红利。截至去年底,基地周边35个村累计获得集体经济收入超1054万元,走出一条“以企带村、以工促农”的发展路子。

去年,该“五金”模式成功入选全国“万企兴万村”行动优秀案例。

如今,金福农业的“五金”模式,一共带动了1万多农户、4万多人共同致富。“发展一项事业,造福一方百姓”的金福农业核心理念,正成为现实。

“我们希望企业盈利与百姓增收同行,让火龙果给大家带来甜蜜生活。”苏秀清信心满满。

“弄潮吧!民营经济•企业探访”①|靠研发争先,这家公司成广西合成生物“领头羊”

“弄潮吧!民营经济•企业探访”②|AI浪潮中,这家民企如何让行业“一键智启”?

“弄潮吧!民营经济·企业探访”③| 真行!这家公司每年制种1500万公斤以上,跻身全国杂交水稻种企前20强

“弄潮吧!民营经济·企业探访”④| 西南地区重要的铝合金轮毂基地正在这里打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