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焦点 >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 > 广西动态 > 正文 |
"七一"特别报道|基层党组织“顶天立地”强起来,广西持续开展“五基三化”建设系列行动 |
2025年07月01日 08:39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编辑:黎莹莹 |
|
新闻眼今天,我们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在这个喜庆的日子,让我们聚焦全区基层党建成果。 深 读 我区持续开展“五基三化”建设系列行动 基层党组织“顶天立地”强起来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周如雨 成立20支植绿、护水等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河道清理、荒山植树、垃圾分类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坚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镇建设42处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有效解决14个自然村的脏乱差问题;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广征党群意见500余条,完成10个行政村的村庄规划及村规指引方案编制……
贵港市港南区东津镇荷池村驻村工作队员开展党员“亮身份”“践承诺”活动,入户走访脱贫户。李钊枚/摄 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业旺人喜的生态文明新图景,在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恭城镇逐步呈现。这是恭城镇基层党组织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体现,也是我区深化基层党建“五基三化”系列行动结出的硕果。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工作,以加强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基本保障和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为主要内容,持续开展“五基三化”攻坚年、提升年、深化年、巩固年行动,聚力强组织优体系、强队伍壮筋骨、强引领增动能,党的基层组织不仅“铺天盖地”建起来,而且“顶天立地”强起来。 强组织优体系—— 提升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这里一度曾因村干部年龄偏大,队伍青黄不接,人员干劲不足等因素,被认定为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在桂平市金田镇的大贤村,该村党总支书记谢冰梅回忆时感慨,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仍不到5万元,是个“后进村”。 如何摘下“后进”变“先进”?当地组织部门按照自治区部署全面推行村党组织星级化管理,通过“强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以“头雁”领飞带“雁群”高飞。“通过大力推行乡村党组织分类管理,5名青年先后加入大贤村两委,村两委干部平均年龄从原来的56岁下降至34岁。”桂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樊天富表示。 “领头雁”队伍变强了,发展思路也活了起来。村里结合实际发展中草药、淮山、三华李等特色产业,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今年收入预计超30万元。 严密党的组织体系,重心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 为持续巩固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我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紧盯组织覆盖空白点、作用发挥薄弱点,深入推进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整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进一步健全县乡村三级联动,完善争创先进、整顿后劲机制;选育一批后备力量,跟进做好培训帮带,确保换届有可用人选。 “我们还推进‘四强’党支部建设、开展混合所有制企业摸底排查等,持续抓好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建提质增效工作。”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此举不仅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更推动形成了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互促共进的良好格局。 强队伍壮筋骨—— 从严从实抓好新时代党员队伍建设 “已经有8名快递员、外卖骑手递交入党申请书,实现新就业群体与党员培养‘双向奔赴’。”柳州市柳江区拉堡镇党委有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拉堡镇党委开展基层党建“五基三化”行动中,切实解决新就业群体“人员分散、组织松散、融入不强”等问题,着眼新就业群体党员队伍发展,切实发挥好新就业群体优势助力社区治理与城市发展。针对新就业群体中的流动党员,切实推出“指尖课堂”,为新就业群体送学,实现流动党员“务工不误学”。 各地基层党组织在党员队伍建设上持续强队伍壮筋骨。为确保党员队伍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战斗力,我区着力抓好新时代党员队伍建设,从严把关、从严教育、从严监督、从严管理促进作用发挥—— 完善发展党员机制。严把入口关、程序关、结构关,进一步完善政治负面清单,严格落实发展党员程序,深入实施发展党员五大专项行动,确保党员数量与质量同步。 强化党员监督管理。建立常态化排查流动党员机制,做好流动党员集中登记接受工作,实现对流动党员精准管理、动态管理;严肃稳妥做好组织处理不合格党员,既要客观公正经得起历史检验,亦要坚持教育在前,转化在前,敲响后进党员的“警钟”。 “洪水不退,我们不撤!一定要帮乡亲们把损失降到最低。”近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因罕见的暴雨出现洪涝灾害等现象,81名驻村第一书记带领帮扶干部、农村党员和驻村工作队员奔走在抗洪一线,组织开展生产自救。 “在广西起势发展的关键时期、重大场景,尤其要注重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要引导广大党员在服务国家战略、发展人工智能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抗击自然灾害、应对突发事件中冲锋一线、勇于担当,让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 强引领增动能—— 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各领域工作 郭丽霞是南宁市良庆区蟠龙社区的“新居民”,之前住在柳州市,2023年退休后来到蟠龙社区,与女儿一起生活。“刚来这里时,担心没有朋友,后来发现社区活动丰富多彩,我很快就适应了,还加入了蟠龙民族合唱团!” 社区党委书记刘雁琳介绍,近年来,社区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核心,打造满足全龄、全时、全民服务需求的社区党建综合体,提升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共享的“生活空间”;打造社区智治“微脑”,推进智慧化平台建设,构建共治的“信息空间”;组建专属小区“友邻帮帮群”,形成共同的“环境空间”,“在这个多民族聚居的混合型社区,多元的民族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异彩纷呈”。 我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强引领增动能,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各领域工作,为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凝聚磅礴力量。 在党建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等方面,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机融入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星级评定全过程各环节;以扎实的社区建设、有效的社区服务、丰富的社区活动打牢示范区建设的社会根基;利用广西三月三等重要节日,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方面,持续破解基层治理基层“小马拉大车”问题,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作用,对精简考核、规范借调、清理牌子证明等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工作开展回头看。 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方面,加强对村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的监督管理,重点抓好新一轮驻村工作队轮换选派工作。 快 评 落实之要,重在一抓到底 从攻坚年、提升年到深化年、巩固年,近年来,广西以开展基层党建“五基三化”系列行动为牵引,全力抓好基层党建各项重点任务的落实,持续提升全区基层党建整体效能,为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夯实基层基础、凝聚基层力量。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全力抓好重点任务落实,是破解党建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的关键一招,更是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实践路径。唯有党的各级组织都健全、都过硬,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方能确保党的领导“如身使臂,如臂使指”,从而转化为发展动能、治理效能。 落实之要,重在一抓到底。把基层党建各项重点任务抓实做好、出成效,必须坚持靶向发力、精准施策。要强化政治引领,突出强思想固根本,切实将党的创新理论内化为基层实践的“定盘星”;建强组织体系,使每个支部都成为凝聚人心、攻坚克难的坚强堡垒;锻造过硬队伍,确保始终成为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先锋力量;严实纪律作风,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持续向好。同时,以落实基层党建“十个一”任务为抓手,构建层层传导、环环相扣的责任闭环机制,着力解决基层党建存在的突出问题,打通落实“最后一公里”,让鲜红的党旗始终在八桂大地高高飘扬。(钟 华) 故 事 党旗红,百坭幸福浓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江宏坤 6月29日傍晚,天边余晖未尽,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党支部书记周昌战快步走上田埂,伸手拔起一棵禾苗,查看根扎得深不深、苗长得壮不壮。 “支部有党员反映,想请农业技术员来教一教水肥一体化管理。”周昌战一边观察禾苗,一边对记者说,“3名大学毕业生、3名致富能人选进村两委班子,带来了显著的变化。” 传统农业从“靠天吃饭”到想着办法向科技“求产量”,是百坭村深化基层党建“五基三化”行动带来的变化。“年轻人有想法、办法多。”周昌战说,大学生、致富能人加入村两委后,强组织优体系、强队伍壮筋骨、强引领增动能也有了新鲜血液和具体抓手,百坭村组织强村、人才兴村、产业富村的工作机制日趋成熟。 今年5月,百色市委宣传部90后干部陈竑任主动申请来到百坭村,成为黄文秀牺牲后的第四任驻村第一书记。 “党旗红,百坭幸福浓。”陈竑任告诉记者,建强村党组织,首先受益的是产业。百坭村党支部鼓励党员当先锋、打头阵种植八角,引进科学管护技术,更新换代老化、病弱的植株。目前,该村八角树种植面积超过3500亩,经科学管护后预计年产量可达125万公斤,收入680万元。 近年来,百坭村党支部在“时代楷模”黄文秀优秀品质的激励下,对照“五基三化”行动的工作要求,积极开展“文秀先锋号”创建活动,设立文秀先锋岗,实施“文秀先锋指数”评比、党员践诺机制等,有效激发党员队伍活力,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 “新时代党员队伍建设抓得好,党组织战斗力提升,能更好地覆盖乡村振兴工作的空白点。”周昌战说,村党支部统筹谋划全村产业布局,党员率先示范推动,实现了借田生金、借地生财、借林增收。在党员的示范带动下,百坭村村民们干劲十足——那洋屯韦光杰种植了15亩砂糖橘、40亩油茶林、20亩八角林,未来可期;百布屯黄态昇到其他乡镇承包土地种植八角,去年家庭纯收入超15万元…… 夜色渐深,清风徐来。 查看完禾苗的周昌战路过百坭村文秀幼儿园时,与记者聊起了让他颇为自豪的话题——“大抓基层、大抓支部的鲜明导向,让党支部更有力、群众更富裕,子孙后代更得实惠。2018年至今,村里约有70个孩子考上大学,6人考取了硕士。” 先锋引,瑶山茶芳馨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何明华 眼下又逢甜茶叶上市。走进桂林市平乐县大发瑶族乡福瑶村,满山遍野的甜茶叶郁郁葱葱,当地茶农们正在忙碌地采摘甜茶叶。 “我‘捡’得几千块了。”村民雷大叔一边摘着甜茶叶,一边喜滋滋的和村党支部雷荣珍分享道。 “村民早上去地里摘茶叶,下午就在村里卖给客商,1斤生叶子能卖4块钱,天天都有进账。”雷荣珍说。 福瑶村地处偏远山区,距县城30余公里,属于瑶族聚居区,瑶族群众占比超90%。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党支部。”福瑶村两委充分发挥“领”优势,积极探索“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等产业发展模式。引导村民大力发展瑶山甜茶叶、水栀子种植等特色产业,村民年收入从过去3000元提高到1.54万元,切实将“组织引领力”转化为“富民源动力”。 该村发挥党员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融合“1+N”结对帮带工作机制,由支部班子+5名党员,对30名党员全覆盖帮带,通过制订个性化帮带方案,帮助树立新思想、激发新动力、展现新作为,党员参与到村级事务中的积极性越来越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干部带头,组织引领。打造“瑶家党建石榴花开”党建品牌;组织“星级党员”“文明家庭”等评选表彰;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置纠纷调解窗口;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加入网格,全方位延伸志愿服务触角……福瑶村把党的领导贯穿乡村治理全过程,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过去的福瑶村没有一条好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群众出行和货物运输只能依靠步行或马驮,行路难成了制约福瑶村发展大难题。”雷荣珍说。 “要想富,先修路,我们无论如何都要把村里的路修好。”于是,雷荣珍四处奔波,党员干部走家入户,动员村民出资出力修建道路。经过村两委努力,争取到上级各项资金800多万元,村民自筹资金200多万元,完成了14条村级道路的修整和硬化工作,彻底解决了村民行路难问题。 “昔日家住半山腰,水路不通愁断肠;而今跟党走有信心,共同富裕向振兴。”这首村里传唱的歌谣,成为村民美好生活的生动写照。 感 言 桂平市南木镇洛连村驻村第一书记 唐冬梅:
在“五基三化”巩固年行动的推进下,我深刻感受到了村里的蝶变,党员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热情高涨,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氛围浓厚,化身为党的政策宣讲员,用乡音传递党的声音;“四议两公开”制度扎实有效落实,架起了党群的连心桥,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决策更规范有序、公开透明、科学民主;邻里关系愈发和谐融洽,家家户户讲文明,村屯明亮干净整洁,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何明华整理) 苍梧县六堡镇山坪村党支部书记 祝雪兰:
山坪村现有茶园3000多亩,村民人均年收入约2.5万元。茶产业成为致富“金钥匙”的背后,得益于纵深推进基层党建“五基三化”行动。山坪村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后,以“瑶寨茶香党旗飘”党建品牌为抓手,党员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构建出产、供、销一体化的六堡茶产业生产体系,引领盘活村集体资产。如今,“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在党员带动、技术帮扶、党支部结对中,实现了强组织优体系、强队伍壮筋骨、强引领增动能,支部活跃在产业链上、党员凝聚在产业链上、农民致富在产业链上。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江宏坤整理) 北海市铁山港区黄丽窝村驻村工作队员 何积伟:
黄丽窝村曾经是北海市唯一的深度贫困村。脱贫后,如今村民人均纯收入超1.4万元、集体经济年收益突破50万元,这一华丽蝶变得益于“五基三化”的扎实落地。近年来,黄丽窝村选育机制不断完善,党员队伍素质大幅提升,80名党员中中专及以上学历占比达95%;规范落实见真章,将乡村振兴、防贫帮扶深度融入“三会一课”;注重制度执行,将“软指标”化为“硬约束”,产业借力信息化提效,集体经济蓬勃发展。实践证明,“五基三化”是激活内生动力、引领全面振兴的制胜法宝。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周如雨整理)
2025年7月1日报纸截图。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