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新闻网 > 桂声 > 微评天下 > 正文 |
音乐节里的结婚证,是浪漫新潮还是“社交货币”?丨广西云三连评① |
2025年07月08日 21:31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编辑:邓色迎 |
|
随着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婚姻登记“全国通办”,近期,多地民政部门将结婚登记服务搬到了音乐节现场。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为年轻人提供了全新的婚姻登记体验,也引发了关于婚姻登记场景个性化需求的广泛讨论。然而,我们不禁要问:“音乐节领证”是否从一场“浪漫体验”演变为了一种“社交货币”? 从年轻人的立场出发,“音乐节领证”的吸引力不言而喻。当婚姻登记的场所从传统的“行政柜台”转移到充满激情与活力的“音乐舞台”,这绝非简单的场地变换,而是精准回应了年轻一代“我的婚礼我做主”的内心渴望。 然而,随着这一现象的火爆,我们也不得不警惕其可能带来的“社交货币化”倾向。在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任何新鲜事物都可能迅速成为年轻人社交圈中的热门话题。音乐节领证,很可能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交意义。那些在音乐节现场领证的年轻人,或许会因为这一独特的经历,在社交平台上获得更多的关注和点赞。这种关注和点赞,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社交资本,甚至可能引发一种“跟风”现象。 婚姻登记,其核心在于两个人对彼此许下一生的承诺,肩负起相伴一生的责任,而非外在的浪漫场景或社交价值。尽管“音乐节领证”为年轻人提供了新颖的选择,为婚姻登记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我们绝不能因此而忽视婚姻的本质。年轻人在追求浪漫体验的同时,更应时刻牢记婚姻的责任与担当,不能让一时的浪漫冲昏头脑,模糊了婚姻的真正意义。 当音乐节的狂欢散去,社交媒体上的点赞褪去热度,婚姻才真正开始它的漫长旅程。建议在创新婚姻登记形式的同时,相关部门不妨增设"婚姻辅导"环节,帮助新人在浪漫氛围中保持理性认知;社交媒体也应减少对“网红式结婚”的过度追捧,多展现婚姻的真实样貌。毕竟,真正的婚姻幸福,不在于社交平台收获多少点赞,而在于生活中积累的点点滴滴。(桂声平)
从窗口到舞台,民政局为何要抢音乐节的“C位?”丨广西云三连评②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