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焦点 > 平陆运河风物志 > 融媒报道 > 正文

平陆运河风物志㉟| 白云烟火共六峰

2025年07月13日 10:10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记者 梁菡 庾琳 通讯员 梁悦 编辑:郭骞

新闻眼世纪工程平陆运河是一条什么样的河?有人说,它是一条历史之河、文化之河;也有人说,它是一条民俗之河、风物之河。厚重的文化底蕴、丰富的自然景观、素朴的乡土人情,赋予平陆运河别样的人文气质。广西云-广西日报推出“平陆运河风物志”系列报道,让您在品读中,邂逅一方古迹、寻味一道美食、感悟一种心境、捕捉一段流光,了解平陆运河的前世今生,触摸强劲的时代脉动。

暮色渐浓,重重山峰沉入静谧之中,作为风景名胜的六峰山隐去了。山脚下,环山步道的路灯次第亮起,休闲公园的草坪上,散步的市民伴着晚风闲话家常,文创园的夜市里,美食的香气与笑语在光影里交织……一个烟火日常的六峰山逐渐苏醒。

灵山县六峰山,平陆运河沿线的历史文化名山。与许多远离闹市的名山不同,六峰山地处城中,“蓬莱第一重”的仙气与“人寰胜地”的烟火互相交融,构成其独特气质,也为灵山这座城市带来兼具灵秀与温度的底色。

视频摄制:灵山县摄影协会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庾琳

六峰山又称石六峰、西灵山,由龙头、凤尾、龟背、鹤立、宝幛、冲霄六峰组成。六座山峰如六扇锦屏环绕,灵山县名的由来与之密切相关。嘉靖版《钦州志》记载:“西灵山,即石六峰……内一峰曰龟峰。龟,灵物也,故曰‘灵山’,因以县名。”

“游眺灵阳石六峰,锦屏常有白云封;乘危绝顶应须到,疑是蓬莱第一重。”自古以来,六峰山就以景色奇丽著称。喀斯特地貌赋予其峥嵘峭拔的山势,六座山峰参差相对,峰与峰之间山径萦纡、古木蓊郁,洞穴深邃、奇岩迭出,著名岭南派画家黄独峰将其比作“缩小了的黄山”。

“六峯宝山”牌坊。施国辉 摄

六峰山古迹众多,尤以摩崖石刻为盛。沿登山步道拾级而上,首先经过“灵岩初地”“六峯宝山”两座古牌坊。牌坊为清乾隆朝名臣康基田题写、修建,他十分欣赏六峰山的景色,多次整修六峰山环境,维护古迹。

游客在《隐秘的角落》拍摄地拍照打卡。施国辉 摄

“六峯宝山”牌坊旁的龙头岩,是六峰山崖刻较集中之处,可以欣赏到康基田《西灵名山记》、明代“人寰胜地”等名碑名题。据介绍,六峰山及一脉相连的凤凰山、翠壁峰等,共有宋代以来的崖刻206方、造像6尊,可谓“诗书入峭壁,文脉存宝山”。

儒释道共处一山,也是六峰山的一大特色。道教的宫观、佛教的庙堂、儒家的书院,不同文化信仰和谐共存于翠谷幽林中,构成多元交融的人文底蕴。

其中,始建于明正德五年(1510年)的北帝庙最富传奇色彩。这座位于六峰山腹地的道观,内中供奉的北帝像由与山体连成一体的天然石块雕成。民间传说,北帝是“镇水之神”,旧时渔民出海、村民祈雨,常来上香求庇,其名声远播东南亚。

英雄历史,是六峰山的另一重记忆。位于冲霄峰的二炮台,是镇守灵山的制高点。1939年至1940年,爱国将领蔡廷锴率部在此抗击来犯日军,穿镜岩至今留有将军为激励国人所题“振旅岩疆”崖刻。如今硝烟散去,站在二炮台俯瞰县城,鸣珂江如翠带飘绕,环秀桥连通两岸,车流往来、楼宇林立,繁华尽收眼底。

时光流转,六峰山的故事在当代续写新篇。二炮台往西,可到鹤立峰。这是六峰山如今最出圈的景点。2020年,悬疑剧《隐秘的角落》热播,演员秦昊曾在此拍摄取景,吸引许多游客过后前来打卡。

游客在《隐秘的角落》拍摄地拍照打卡。施国辉 摄

通往鹤立峰的路幽僻安静,路面更陡急狭窄。峰如其名,如鹤立凌空,峰顶巨石嶙峋,尖峭兀立。抛开剧中的阴郁氛围,鹤立峰其实别有风景。举目远眺,冲霄峰背衬蓝天、冲霄而立,龟背、凤尾、凤凰、翠壁等峰峦如明珠散布,宛如图画。

从鹤立峰下山,已是傍晚。斜阳透过山树,在山脚的环山步道洒下点点碎金,游山归来的游客、休闲健身的市民络绎不绝。正在热身的冼先生告诉记者,六峰山的环山步道设施很新,景色很好,非常适合跑步。

作为平陆运河主要流经地,灵山乘势而上,建设运河之畔幸福城,围绕六峰山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规划休闲公园、文化街区等项目,构建灵山秀水的城市特色。去年全县开展34个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六峰山休闲公园项目更成为全区城市更新优秀案例。

夜已深,作为灵山的夜经济集聚区,六峰文创园烟火正盛、人声更稠。从白昼的云卷云舒到夜晚的灯火夜市,六峰山的双重诗篇仍在延续……

报纸版面截图。

总策划:刘昆 陈仕平

总统筹:文彩云

统筹:陈丹平 刘斌 骆怡

记者:梁菡 庾琳

通讯员:梁悦


点击下方图片进入专题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