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焦点 > 向着胜利·寻迹广西抗战山河 > 现场直击 > 正文

“铁打的一群”永不褪色,四代人延续红色家风

2025年07月17日 21:58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记者 郑柳芩 徐天保 见习记者 凌鹏 编辑:黎莹莹

“奶奶,太爷爷就是当年浮雕上的战士吗?”7月17日,广西学生军抗日烈士纪念碑前,7岁的小女孩仰起头问奶奶潘晓春。

这一幕,让人动容。

从13岁参军的学生军战士潘古,到如今带着孙女祭奠的潘晓春,四代人用行动延续着广西学生军“铁打的一群”的精神血脉。

“我父亲潘古是第三届广西学生军中最小的战士之一,参军时才13岁。”潘晓春回忆,当时招收的都是十六七岁以上的学生,父亲因年纪太小、个子矮,硬是拉着宣传队队长苦苦哀求,最终以小龄艺术生的身份被破格留下。在军队内部共产党员的引领下,潘古迅速成长,不仅参加了昆仑关战役,更在行军中身兼数职:发传单、刷标语、写报道、演戏编歌,全身心投入宣传工作。

潘古临终曾叮嘱女儿潘晓春:“要把传承的事做下去。”

父亲的嘱托成了潘晓春的信念。2012年潘古离世后不久,潘晓春便与其他学生军后代共同组建“铁群艺术团”——名字源自《广西学生军军歌》中“我们是铁打的一群”。十余年来,艺术团走进高校、社区,让学生军故事传遍八桂。

“我要一直讲下去。”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潘晓春这句承诺的背后,是对父亲潘古临终嘱托的坚守,更是一场红色接力。自2022年起,每年9月3日,她都会准时站上昆仑关战役旧址“开学第一讲”的讲台,以学生军战士的英勇事迹为生动教材,将滚烫的爱国主义精神注入青少年的成长课堂。

牵着孙女的手站在纪念碑前,潘晓春仿佛看到了13岁的父亲拉着宣传队队长哀求参军的模样。从战火中的青春热血,到和平年代的薪火传递,四代人的脚步踏在同一片土地上,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时光流转中愈发厚重。

潘晓春带着孙女瞻仰广西学生军抗日烈士纪念碑。

潘晓春带着孙女给先烈献花。

潘晓春给孙女讲解父亲潘古为风华亭题写的楹联。

学生军战士潘古13岁参军时的照片。

潘晓春在昆仑关战役旧址为学生开展“开学第一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受访者 供图

铁群艺术团文艺演出合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