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新闻网 > 桂声 > 桂声网评·广西云三连评 > 正文 |
让"微光"照亮社会:道德建设需走出"高大上"误区丨广西云三连评③ |
2025年08月14日 16:10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编辑:苏文清 |
|
齐某因照料生病的奶奶、陪爷爷逛天安门、帮老人用手机办事、记挂父母喜好等孝行,获推举为“吉林好人”候选人,也因而引发了广泛争议。有人质疑,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是否配得上“好人”这一称号?对此,中国吉林网采访核实,齐某的候选人资格并未取消,并强调“好人,最是平凡能共鸣”。
中国吉林网微信公众号截图。 这一争议,让我们看到了道德建设中的“高大上”误区。长久以来,我们习惯于寻找“高光时刻”,却忽略了生活中温暖的“微光时刻”。然而,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善举,汇聚起来也能照亮整个社会。 事实上,一个健康的社会道德生态,既需要崇高的精神灯塔,也需要平凡的温暖微光。记得父母的口味、耐心帮老人操作手机、长期照料患病家人——这些看似微小的善举,恰恰是维系社会温情的毛细血管。道德的温度,往往就藏在那些“不值一提”的生活细节里。 要让“微光”照亮社会,需走出“高大上”的误区,将评选标准下沉到生活的点滴之中。评选活动应设立多层次的奖项,如“道德之星”“道德微光”等,社区可建立"善行档案",单位可设立"美德积分",让不同层级的善举都能得到应有的认可。 道德评价不应是平面的量尺,而应是立体的坐标系——既要有温暖人间的基准线,也要有指引方向的精神高度。当我们建立起这样层次分明的评价体系,就能让日常温情与崇高精神各得其所。学会珍视那些“记得放辣椒”的孝心,社会才能培育出更加健康、可持续的道德生态。毕竟,道德的光辉,从来不在云端,而在人间烟火里。(桂声平)
"多放辣椒"能否评好人?道德模范该不该有"小事门槛"?丨广西云三连评①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
|
||||||||||||||||||||||||||||||